[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飞机空调系统的空气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7805.6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7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张存;牛越;闫旭东;吴丹;孙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13/06 | 分类号: | B64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刘迎春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风管 预混合 飞机空调系统 空气混合装置 混合段 本实用新型 再循环空气 二次混合 混合空气 混合装置 锐角设置 相交设置 新鲜空气 相交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空调系统的空气混合装置,其包括相交设置的主混合段和预混合段,预混合段具有成锐角设置的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再循环空气和新鲜空气分别从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以相交的方式进入预混合段进行混合,之后混合空气经过弯曲的路径进入主混合段进行二次混合,以此方式进行混合,能够保证空气在较短的路径中混合良好,混合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混合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空调系统的空气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座舱通风系统是飞机的关键系统之一,主要用于为客舱和驾驶舱提供温度、压力、湿度合适的空气,以保证乘员具有舒适的客舱温度、压力环境和足够的新鲜空气。而空气混合装置是通风系统的关键部件,来自制冷组件的新鲜空气、来自座舱的循环再利用的再循环空气以及参与座舱温度控制的配平空气在混合装置中充分混合后供给座舱。再循环空气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飞机的代偿损失,而空气混合装置关系到新鲜空气、再循环空气、配平空气三种空气的混合比例能否实现,进而座舱空气的温度、压力、湿度等参数能否调节到合理的范围内。
空气混合装置的布置、几何形状、入口和出口管路布置取决于飞机上安装空间的限制,目前在飞机空调系统中使用的空气混合装置有几种,一种是简单的混合歧管,这种歧管一般与主管道的流通横截面一样,各种入口和出口的管道直接连接在混合歧管上,由于歧管流通横截面较小且一般长度较短,所以这种形式混合效果较差;一种是立式空气混合装置,这种混合装置一般的流通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以直筒形直立安装于专门的混合器舱室内, A320/A340/A380/B737/B757/B777/B787等飞机均采用此种形式(具体见图1和图2),但此类空气混合装置体积巨大,需有专门的舱室用来安装空气混合装置;还有一种是卧式空气混合装置,这种混合装置一般沿飞机航向水平安装,这种形式的混合器也多安装在客舱地板下专门的舱内(例如CRJ-700,见图3),但专门用于混合器安装的舱室受货舱容积限制,混合器容积较小,从而这种形式混合效果较差。若空气混合装置需安装在客舱天花板顶部时,由于受客舱天花板高度限制,上述几种形式空气混合装置无法应用于天花板上方空间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飞机空调系统的空气混合装置,该空气混合装置包括相交设置的主混合段和预混合段,预混合段具有成锐角设置的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通过设置上述构造的空气混合装置,其具有较小体积,且具有良好的混合效果,尤其适于安装于较小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空调系统的空气混合装置,其为中空的管型结构,其包括:
主混合段,所述主混合段的前端设有通向舱室的通风管;
预混合段,所述预混合段与所述主混合段成角度设置,且所述预混合段的前端与所述主混合段的后端连通,所述预混合段的后端设有第一进风管,且靠近所述预混合段的后端的侧面设有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与所述第二进风管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进风管与再循环空气管路或新鲜空气管路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二进风管与所述再循环空气管路或所述新鲜空气管路中的另一个连通。
较佳地,所述第一进风管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进风管的中心轴线。
较佳地,所述通风管的侧面设有与配平管路连通的配平开口。
较佳地,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所述第二进风管均设有多个。
较佳地,所述第一进风管的数量和所述第二进风管的数量相同,且一个所述第一进风管和一个所述第二进风管成对设置,成对设置中的所述第一进风管的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进风管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较佳地,所述空气混合装置的截面呈椭圆形或长方形或长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7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灯光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的氢燃料电池外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