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动力照明母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51006.6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7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魏显民;姜涛;姜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五星电缆桥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支架 下支架 固定支架 下壳体 本实用新型 外壳防护罩 导体 导体通道 顶部开口 照明母线 容纳腔 微动力 不易变形 相对设置 封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动力照明母线,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顶部开口和容纳腔;外壳防护罩,所述外壳防护罩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封盖所述顶部开口;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相对设置,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形成若干条导体通道;若干导体,每一所述导体加持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位于所述导体通道内。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及动力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动力照明母线。
背景技术
照明母线从主母线分接电流输送至照明器具,为照明器具提供电力,传统照明母线在壳体内部直接设置母线导体,一般不设置辅助固定支撑件,照明母线为照明器具提供电力的分接点通过插脚与母线导体配合插接接触导电,照明母线导体易因插脚多次插拨造成变形,降低分接电流可靠性,影响照明器具的运行效果。导体接触面积小,插接定位困难,插接不可靠且安装过程多为高空作业,长时间的安装过程增加了安全隐;安装方式的繁琐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质量,甚至产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微动力照明母线,具有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的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动力照明母线,包括: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顶部开口和容纳腔;
外壳防护罩,所述外壳防护罩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封盖所述顶部开口;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相对设置,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形成若干条导体通道;
若干导体,每一所述导体加持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位于所述导体通道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若干弧形凹槽,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的弧形凹槽形成所述导体通道,所述下支架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所述上支架远离所述弧形凹槽的一面与所述外壳防护罩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相对的一侧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设置于所述凸起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弧形凹槽呈半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位于两端的所述弧形凹槽的外侧侧壁相对延伸伸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的一端设有立柱,另一端设有柱槽,所述下支架与所述立柱的相对位置处设有柱槽,与所述柱槽的相对位置处设有立柱,所述上支架的立柱固定于所述下支架的柱槽内,所述下支架的立柱固定于所述上支架的柱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支架的材料为导体绝缘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壳防护罩的两侧设有卡接凹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侧相对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接凹槽配合使用的卡接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沿所述导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对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微动力照明母线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导体,又通过外壳防护罩和下壳体组合固定,使得照明母线的整体结构性较强,稳固性好,由于其内部整体填充,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支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五星电缆桥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五星电缆桥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1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线电缆
- 下一篇:一种高速电梯用光电复合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