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52093.7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8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铁斌;秦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虹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2 | 分类号: | F01N13/02;F01N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赵艾亮 |
地址: | 330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热交换器 温差发电器件 尾气循环利用装置 尾气 热交换器 进气管 控制阀 连通 导热性 本实用新型 固定设置 环保节能 热量传导 尾气入口 温度传导 出水管 端外壁 排气管 盘旋式 蓄电器 水箱 车内 缠绕 供热 储存 发电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节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右端连通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连通有无障碍排气管,所述尾气入口的右端外壁固定设置有尾气热交换器,所述尾气热交换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温差发电器件,所述温差发电器件远离尾气热交换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侧热交换器。该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利用尾气的热量使尾气热交换器产生作用,通过冷侧热交换器将水箱的温度传导给温差发电器件,使温差发电器件发电并储存到蓄电器内,通过水良好的导热性将尾气的热量传导到汽车的内部,为车内供热,通过出水管的盘旋式缠绕使尾气的热量充分发挥作用,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尾气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尾气多指汽车尾气,即汽车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另一重大因素,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不同的车也有着不同的气味,汽修专家提示,正常尾气应是无色、无怪味的,而不同颜色不同味道的汽车尾气很可能表明车辆本身正面临一些故障,汽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汽油正常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过量的氧等物质,但由于燃料中含有其他杂质和添加剂,且燃料常常不能完全燃烧,常排出一些有害物质,研究表明,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100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当前社会,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上汽车,相应的汽车所排出的尾气也随之增加,造成的污染是个世界都关注的问题,合理的利用尾气是一种缓解能源的方法,目前对于尾气并没有能够合理的去利用其热气,故而提出一种尾气循环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具备合理的利用尾气的温度进行发电保温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对于尾气并没有能够合理的去利用其热气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合理的利用尾气的温度进行发电保温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右端连通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底部连通有无障碍排气管,所述控制阀的右侧连通有过渡管,所述无障碍排气管远离控制阀的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消音器,所述过渡管的右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尾气入口,所述尾气入口的右端外壁固定设置有尾气热交换器,所述尾气热交换器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温差发电器件,所述温差发电器件的右端通过导线连接有蓄电器,所述温差发电器件远离尾气热交换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侧热交换器,所述冷侧热交换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尾气热交换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尾气出口,所述尾气出口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有尾气排出管,所述尾气排出管的右端外壁设置有第二消音器。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无障碍排气管和过渡管与控制阀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块,且固定连接块内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均呈喇叭状且对称分布在尾气热交换器的两侧,且连接处设置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呈螺旋状环绕在尾气排出管的外壁,且出水管采用铜合金制成。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底部左侧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布置在整个车的内部,与进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障碍排气管远离控制阀的一端与尾气排出管连接,所述第一消音器位于接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消音器位于接口的左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虹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虹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20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