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应装置及饮料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54437.8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0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德才;张治国;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楚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3/00 | 分类号: | B65D23/00;B65D85/72;B65D8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曹桓 |
地址: | 1024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膜 反应物 反应装置 支撑件 杯体 第二空间 第一空间 饮料瓶 壳体 空腔 制热 填充 制冷 可控的 烫伤 贴合 冻伤 分隔 体内 封闭 申请 配合 开放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装置及饮料瓶,涉及制冷或制热技术领域。反应装置包括:壳体。渗透膜,渗透膜设置在壳体的空腔内,渗透膜将空腔依次分隔为用于填充第一反应物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在第一空间内贴合住渗透膜。杯体,杯体设置在第二空间内且与第一支撑件配合将渗透膜固定,杯体内用于填充第二反应物。其中,当杯体由封闭改变为开放时,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通过渗透膜逐渐混合而产生强度可控的制冷或制热反应。故避免由于反应强度太大而导致用户被冻伤或烫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或制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应装置及饮料瓶。
背景技术
目前,可以在饮品的包装中放置制冷或制热装置,这样在饮用前,就可以先通过制冷或制热装置对饮品进行降温或升温,使得用户在饮用该饮品时可获得较佳的饮用口感
但在现有技术中,制冷或制热装置的方式大多是采用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冷或制热,该方式导致反应物接触后的化学反应强度难以控制,并容易在反应过程中出现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用户被冻伤或烫伤。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装置及饮料瓶,以改善上述缺陷。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装置,包括:壳体。渗透膜,所述渗透膜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空腔内,所述渗透膜将所述空腔依次分隔为用于填充第一反应物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第一空间内贴合住所述渗透膜。杯体,所述杯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配合将所述渗透膜固定,所述杯体内用于填充第二反应物。其中,当所述杯体由封闭改变为开放时,所述第一反应物与所述第二反应物通过所述渗透膜逐渐混合而产生强度可控的制冷或制热反应。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图形化的第一支撑主体。多个第一支撑臂,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主体的边缘上,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臂通过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卡合,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主体和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臂均贴合住所述渗透膜。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一支撑臂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主体的边缘上,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主体的形状为线段和/或曲线构成的:圆形、三角形、规则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为镂空状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边缘通过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卡合,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板贴合住所述渗透膜。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杯本体,所述杯本体具有杯口,所述杯本体内用于填充所述第二反应物。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杯口处。封闭膜,所述封闭膜设置在所述杯口上,所述封闭膜将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均封闭在所述杯本体内。其中,所述杯口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配合将所述渗透膜固定;以及当所述封闭膜被刺破时,所述杯口对应由封闭改变为开放。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图形化的第二支撑主体。多个第二支撑臂,所述多个第二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主体的边缘上,所述多个第二支撑臂通过与所述杯口卡合,以使所述第二支撑主体和所述多个第二支撑臂均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配合将所述渗透膜固定。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第二支撑臂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主体的边缘上,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主体的形状为线段和/或曲线构成的:圆形、三角形、规则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为镂空状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边缘通过与所述杯口卡合,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配合将所述渗透膜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楚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楚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4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方便的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防倒漏斗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