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55615.9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9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金生祥;崔锐;李振华;柳鋆;李晓江;安克;许增超;王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李景辉 |
地址: | 10014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襟翼 风机叶片 粘结区 风力发电机 叶片结构 迎风区 粘结 后缘 本实用新型 叶片升力 一体结构 发电机 升力 叶尾 伸出 衔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结构,以解决力发电机的叶片升力效果差的问题。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结构包括:风机叶片;襟翼,所述襟翼包括:与所述风机叶片粘结到一起的粘结区和与所述粘结区呈一体结构的迎风区,所述迎风区位于所述粘结区的外侧并向所述风机叶片的外侧伸出,所述迎风区厚度不小于粘结区;所述粘结区粘结在风机叶片的后缘上,所述襟翼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襟翼的总长度为9000mm,多个所述襟翼依次衔接布置在风机叶片的叶尾。安装襟翼后,风力发电机升力明显增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结构。
背景技术
风力机上襟翼的概念最初是由NASA Lewis研究中心从飞机上副翼的概念借鉴而来,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速度降低时,副翼向压力面一侧弯曲,增加机翼升力。1979年,副翼控制第一次作为风力机叶片变桨控制工具用于水平轴风力机上。由于直升机与风力机结构上的相似性,并且同为旋转机械,风力机研究中借鉴了较多直升机上的概念,如整体变桨、独立变桨、尾缘襟翼等。
风力机叶片尾缘增加襟翼的目的是提升叶素升力,控制叶片上载荷波动。其工作原理是当气流绕过翼型上下表面时,要使气流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上下表面,根据S=VT,上表面流速必定要比下表面大,压力必定小于下表面,而叶片上增加襟翼,虽然没有改变翼型上下表面长度,但增大了尾缘的压差,因此,当流体流经下垂的襟翼时,由于压差的增大,导致尾缘启动涡强度增大,因此升力会提升。
翼型压力面尾缘增加襟翼,相当于改变了翼型的弯度和厚度,通常弯度增加,其升力会增加,失速攻角会增大,另外合适的增大叶片某些部位的厚度,也会提升翼型的气动性能。目前的风力发电机安装襟翼的,后期安装作业并没有统一规定,安装动作不标准不规范,安装后的襟翼不达标的比例较高,对风机的改进较小甚至没有改进作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襟翼安装不规范、不合理,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升力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结构,以解决力发电机的叶片升力效果差的问题。
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结构包括:
风机叶片;
襟翼,所述襟翼包括:与所述风机叶片粘结到一起的粘结区和与所述粘结区呈一体结构的迎风区,所述迎风区位于所述粘结区的外侧并向所述风机叶片的外侧伸出,所述迎风区厚度不小于粘结区;
所述粘结区粘结在风机叶片的后缘上,所述襟翼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襟翼的总长度为9000mm,多个所述襟翼依次衔接布置在风机叶片的叶尾。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襟翼包括始端的襟翼和尾端的襟翼,所述始端的襟翼距离风机叶片的叶尖为1300mm,所述风机叶片的长度为41000mm。
进一步的,所述襟翼的数目为30个,每个所述襟翼的长度为300mm。
进一步的,相邻襟翼的间距误差控制在0~2mm。
进一步的,所述襟翼通过丙烯酸酯结构胶固化剂粘贴至所述风机叶片上。
安装襟翼后,风力发电机升力明显增加,同时在低于额定风速时可使风机输出功率增加2%,高于额定风速时可使输出功率基本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风机叶片;11、叶根;13、叶尖;15、前缘;17、后缘;
3、襟翼;30、始端的襟翼;31、迎风区;32、粘结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5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转子调速风力发电装置
- 下一篇:风力发电叶片组件及风力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