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锥面疝气补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60187.9 | 申请日: | 201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2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潘乃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乃梁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片 缺损 腹壁 腹膜 平面网片 疝气补片 双锥面 本实用新型 双锥面结构 腹股沟疝 加强补片 同一直线 医疗用具 圆锥形状 锥型结构 可分散 内环口 移位 充填 底面 缝合 腹压 活瓣 扣锁 舌片 锁孔 贴合 支撑 疝环 对称 复发 升高 对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尤指一种双锥面疝气补片,第一补片、第二补片均为相互对称并呈圆锥形状的第一补片、第二补片,主要是针对腹股沟疝腹壁缺损的内环口缺乏组织支撑而设,特点是通过在平面网片表面、底面形成两面对立的双锥面结构,使平面网片整体结构与疝环口附近组织贴合程度升高,且增加补片在腹壁缺损口的抗腹压作用,同时锥型结构可分散腹壁缺损口的压力,起到充填、支撑缺损口的作用,舌片与锁孔配合可以形成活瓣并扣锁精索组织,到固定补片的作用,在最后缝合腹膜时再将补片固定于腹膜上,可起到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固定,加强补片的稳定性,避免补片移位致疝复发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尤指一种双锥面疝气补片。
背景技术
疝修补片主要应用于腹壁疝的修补,腹壁疝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自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膨出。腹壁疝包括腹股沟疝、脐疝、股疝、切口疝和造口旁疝等,以腹股沟疝最多见。由于有较高的发病率,腹壁疝的治疗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现有的双锥面疝气补片可避免继发疝和复发疝的发生,但是其质量较轻,抗腹压作用较弱,容易于内环口处向外膨出而造成复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锥面疝气补片,可增加补片在腹壁缺损口的抗腹压作用,起到充填、支撑缺损口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锥面疝气补片,包含有网片、第一补片、第二补片,所述第一补片设置在网片的表面,第二补片设置在网片的底面并与第一补片对应,第一补片、第二补片相互对称并均呈圆锥形状,第一补片、第二补片的圆锥面背向网片,网片的表面设有锁孔,锁孔的表面设有舌片。
进一步地,所述锁孔的侧面对称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补片、第二补片的高度为0.6cm。
进一步地,所述舌片的长度为6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补片、第二补片均为相互对称并呈圆锥形状的第一补片、第二补片,主要是针对腹股沟疝腹壁缺损的内环口缺乏组织支撑而设,特点是通过在平面网片表面、底面形成两面对立的双锥面结构,使平面网片整体结构与疝环口附近组织贴合程度升高,且增加补片在腹壁缺损口的抗腹压作用,同时锥型结构可分散腹壁缺损口的压力,起到充填、支撑缺损口的作用,舌片与锁孔配合可以形成活瓣并扣锁精索组织,起到固定补片的作用,在最后缝合腹膜时再将补片固定于腹膜上,可起到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固定,加强补片的稳定性,避免补片移位致疝复发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补片;2.第二补片;3.网片;4.锁孔;5.舌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网片3的表面设有连接面,连接面靠近网片3的一端,第一补片1、第二补片2对应连接面固定在网片3上,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乃梁,未经潘乃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601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入创面的提拉美容线
- 下一篇:一种医疗介入用的血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