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照明灯用高散热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70047.X | 申请日: | 2018-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7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詹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法拉和信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08 | 分类号: | H01G2/08;H01G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盖 壳体 接线引脚 侧外壁 散热孔 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 照明灯 高散热 外壁 开口 电容器技术领域 热空气向上运动 电容元件 壳体中部 散热效果 向上运动 热空气 排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照明灯用高散热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元件、接线引脚,壳体中部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散热孔,壳体靠近接线引脚一端的周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盖,第一环形盖远离接线引脚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壳体远离接线引脚一端的周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盖,第二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在壳体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散热孔,且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盖,因热空气向上运动,此时热空气从散热孔排出后因第一环形盖的限制向上运动,能增加散热效果;且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盖,使得灰尘不易落在第一环形盖和壳体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灯用高散热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由两块金属电极之间夹一层绝缘电介质构成。当在两金属电极间加上电压时,电极上就会存储电荷。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3481048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3月1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包括长方形壳体、内置于壳体内的电容元件以及设在壳体上顶面的两个接线引脚,壳体的四个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内设有过滤网。
上述电容器通过在长方形壳体上开设散热孔从而增加散热效果,且在散热孔上设置过滤网以防止杂质进入到长方形壳体内。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杂质容易附着在过滤网上,从而影响长方形壳体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灯用高散热电容器,具有提高散热效果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照明灯用高散热电容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容元件、连接在电容元件上且穿过壳体上表面的接线引脚,所述壳体中部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壳体靠近接线引脚一端的周侧外壁上设置有覆盖散热孔并且内壁与壳体的周侧外壁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盖,所述第一环形盖远离接线引脚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远离接线引脚一端的周侧外壁上设置有覆盖第一环形盖并且内壁与第一环形盖的外壁相间隔的第二环形盖,所述第二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环形盖的口径朝向远离接线引脚的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环形盖的外壁上形成有呈圆周阵列分布的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端面和第二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端面之间设置有覆盖第二开口的密封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密封片嵌入在两个环形限位槽内且通过摩擦力相抵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环形盖靠近接线引脚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环形限位槽相通的缺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因电容器上的接线引脚用于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容器具有接线引脚的一端一般向下设置;此时通过在壳体的周侧外壁上开设散热孔,且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远离接线引脚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的第一环形盖,因热空气向上运动,此时热空气从散热孔排出后因第一环形盖的限制向上运动,能增加散热效果;且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覆盖第一环形盖且靠近接线引脚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的第二环形盖,使得灰尘不易落在第一环形盖和壳体之间;
2、通过使得第一环形盖的口径逐渐增大,从而可提高热空气沿着第一环形盖和壳体的外壁之间向上运动的速度,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法拉和信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法拉和信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700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