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79863.7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4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红;吴雨斐;许硕贵;周潘宇;夏伊玲;吴琦;夏德萌;张洪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把持器 骨折复位 把持杆 维持装置 连接杆 持骨 夹口 夹头 套件 钢板 锁定 本实用新型 支撑架固定 骨折断端 位置维持 骨折线 固定的 支撑架 复位 头端 预弯 预留 摆放 | ||
1.一种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骨把持器(100)和用于固定骨折线两侧骨把持器(100)的锁定套件(200);
骨把持器(100)包括把持杆(110)和持骨口(120),持骨口(120)通过支撑架(130)固定连接在把持杆(110)的头端,把持杆(110)和支撑架(130)在持骨口(120)上方形成钢板预留摆放区域(160);
锁定套件(200)包括连接杆(210)和具有两个夹口的夹头(220),该夹头(220)的一个夹口夹在把持杆(110)上,另一个夹口夹在连接杆(210)上,连接杆(210)通过两个夹头(220)固定在两骨把持器(1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杆(110)包括外固定杆(111)和内活动杆(112),外固定杆(111)的后侧壁设有螺纹孔,内活动杆(112)上设有外螺纹,内活动杆(112)的前端经由螺纹孔旋入外固定杆(111)内,后端位于外固定杆(111)的外部;支撑架(130)包括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第一支撑架(131)设有两个,其顶端对称地固定连接于外固定杆(111)的前端,其底端向下延伸各自连接一个固定爪(140),第二支撑架(132)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内活动杆(112)的前端,且第二支撑架(132)的底端穿过外固定杆(111)的下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导向槽(113)后向下延伸连接一个活动爪(150),由固定爪(140)和活动爪(150)共同形成用于夹持骨头的持骨口(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爪(140)和活动爪(150)的内侧壁分别均布有咬合齿(1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均具有可拆卸连接的上段(310)和下段(320),上段(310)固定连接于外固定杆(111)或内活动杆(112),下段(320)固定连接固定爪(140)或活动爪(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有固定爪(140)或活动爪(150)的下段(320)为系列可替换的多个下段,各下段(320)与上段(310)的连接部分尺寸结构相同,用于夹持断骨的固定爪(140)或活动爪(150)与需要夹持的断骨尺寸相对应而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310)的中下部设有齿条(330),下段(320)的中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容纳槽,容纳槽顶端开口,齿条(330)的底端位于容纳槽内,容纳槽内壁转动连接有与齿条(330)啮合的齿轮(3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复位及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220)为杆杆固定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红,未经吴江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7986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