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钨冶炼过程中处理硫化氢尾气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0933.0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8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亿;李继红;黄亮;冯兰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钨世泰科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塔 吸收 吸收液槽 第一级 第三级 搅拌槽 通风管 硫化氢尾气 钨冶炼 雾化塔 调酸 烟囱 本实用新型 硫化钠溶液 溶液管 循环槽 硫化 配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钨冶炼过程中处理硫化氢尾气的设备,包括烟囱、第四级吸收喷淋塔、第四级吸收液槽、第三级吸收喷淋塔、第三级吸收液槽、第二级吸收喷淋塔、第二级吸收液槽、第一级吸收喷淋塔、第一级吸收液槽、硫化钠溶液配制搅拌槽、硫化循环槽、调酸搅拌槽、通风管和溶液管,第一级吸收喷淋塔位于第一级吸收液槽顶端一侧,第一级吸收液槽顶端一侧且远离第一级吸收喷淋塔一侧设置有雾化塔,烟囱与第四级吸收喷淋塔、第四级吸收喷淋塔与第三级吸收喷淋塔、第三级吸收喷淋塔与第二级吸收喷淋塔、第二级吸收喷淋塔与雾化塔、第一级吸收喷淋塔与调酸搅拌槽之间均通过通风管连接,第四级吸收液槽与第四级吸收喷淋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钨冶炼过程中处理硫化氢尾气的设备。
背景技术
钨矿原料有白钨矿和黑钨矿两种,其中,白钨矿含钼较高,经过苏打浸分解后,白钨矿中的钼大部分浸出至钨酸钠溶液中,在根据钨钼性质的差异采用硫化的方法除钼,随着钨酸钠溶液中含钼量越来越高,硫化工序所需的S2-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调酸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尾气就越多;同时钨酸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调酸工序中加酸产生硫化氢过程中伴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影响硫化氢尾气的吸收;硫化后溶液的pH为7-8,溶液中的硫主要以Na2MoS4和游离S2-的形式存在,碳主要以HCO3-和H2CO3的形式存在,调酸终点pH必须控制在2.5-3,pH小于4将生成大量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由于是在负压条件下操作调酸工序,操作体系处于敞开状态,调酸易抽入大量的空气,当硫化氢尾气中混入空气后将大大降低硫化氢的吸收效果,从而导致硫化氢尾气不能达标排放和浪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钨冶炼过程中处理硫化氢尾气的设备,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钨冶炼过程中处理硫化氢尾气的设备,包括烟囱、第四级吸收喷淋塔、第四级吸收液槽、第三级吸收喷淋塔、第三级吸收液槽、第二级吸收喷淋塔、第二级吸收液槽、第一级吸收喷淋塔、第一级吸收液槽、硫化钠溶液配制搅拌槽、硫化循环槽、调酸搅拌槽、通风管和溶液管,所述第一级吸收喷淋塔位于所述第一级吸收液槽顶端一侧,所述第一级吸收液槽顶端一侧且远离所述第一级吸收喷淋塔一侧设置有雾化塔,所述烟囱与所述第四级吸收喷淋塔、所述第四级吸收喷淋塔与所述第三级吸收喷淋塔、所述第三级吸收喷淋塔与所述第二级吸收喷淋塔、所述第二级吸收喷淋塔与所述雾化塔、所述第一级吸收喷淋塔与所述调酸搅拌槽之间均通过通风管连接,所述第四级吸收液槽与所述第四级吸收喷淋塔、所述第三级吸收液槽与所述第三级吸收喷淋塔、所述第二级吸收液槽与所述第二级吸收喷淋塔、所述第四级吸收液槽与所述第三级吸收液槽、所述第三级吸收液槽与所述硫化钠溶液配制搅拌槽、所述硫化钠溶液配制搅拌槽与所述硫化循环槽、所述硫化循环槽与所述调酸搅拌槽、所述硫化循环槽与所述第一级吸收液槽、所述第一级吸收液槽与所述第二季吸收液槽之间均通过溶液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吸收喷淋塔、所述第二级吸收喷淋塔、所述第三级吸收喷淋塔和所述第四级吸收喷淋塔的所述溶液管上均设置有循环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调酸搅拌槽上设置有通过玻璃透视窗。
进一步的,所述调酸搅拌槽、所述第三级吸收液槽、所述第二级吸收液槽和所述第一级吸收液槽内均设置有pH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塔内部顶端设置有喷嘴雾化器,所述雾化塔内部底端设置有雾化料球。
进一步的,所述烟囱与所述第四级吸收喷淋塔之间的所述通风管上设置有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钨世泰科钨品有限公司,未经江钨世泰科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0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