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3375.3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章烨;刘东伟;罗群;石艳玲;蒋梦然;刘志杰;杨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迪水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金彦;许亦琳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生植物 处理区 排污口 污水强化处理装置 生物膜反应区 城市内河 沉淀区 移动床 吸附 本实用新型 挡板 载体吸附 沉淀 微生物降解 物理过滤 出水口 排涝 水体 防洪 河道 净化 吸收 | ||
1.一种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吸附处理区(1)、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沉淀区(3)和水生植物区(4),所述载体吸附处理区(1)设于排污口(11)下方,所述载体吸附处理区(1)外侧依次设有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沉淀区(3)和水生植物区(4),所述载体吸附处理区(1)、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沉淀区(3)和水生植物区(4)中相邻两区之间设有挡板(5),所述挡板(5)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滤兜(6),所述滤兜(6)设于所述载体吸附处理区(1)内且设于排污口(11)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出水口距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上缘的垂直高度为10~2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b1)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上方设有浮板,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的浮板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b2)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的出水口距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上缘的垂直高度为20~40cm;
b3)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的出水口距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上缘的垂直高度大于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出水口距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上缘的垂直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c1)沉淀区(3)的出水口距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上缘的垂直高度为5~10cm;
c2)沉淀区(3)的出水口距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上缘的垂直高度小于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出水口距载体吸附处理区(1)的上缘的垂直高度;
c3)所述沉淀区(3)上方设有浮板,沉淀区(3)的浮板上设有水生植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区(4)上方设有浮板,水生植物区(4)的浮板上设有水生植物,和/或,水生植物区(4)的浮板下设有人工水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曝气器,所述曝气器设有曝气部件(7),所述曝气部件(7)设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和水生植物区(4)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d1)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送气管(8),所述送气管(8)与曝气部件(7)连通;
d2)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上方设有浮板,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的浮板上设有用于给曝气器提供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区(3)的底部设有排泥管(9),所述排泥管(9)上设有排泥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城市内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上方设有浮板,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区(2)的浮板上设有用于给排泥泵提供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迪水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启迪水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33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污水中分离泥沙且保留有机碳源的设施
- 下一篇:一种消毒处理制药废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