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垃圾粉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5616.8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8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燕;徐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恒峰伟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28;B02C23/14;B02C23/16;B03C1/30;B07B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301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垃圾 粉碎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设备,涉及建筑垃圾粉碎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粉碎腔;所述粉碎腔上设置有与进料口连通的进料管,进料管内设置有一级粉碎装置;粉碎腔内竖直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粉碎腔分为砂石腔和金属腔;隔板上设置有与隔板铰接的挡板,隔板上设置有驱动挡板将砂石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的驱动组件;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位于挡板上方,金属腔内设置有用于吸附金属的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包括固定在粉碎腔内壁上的第一气缸和固定在第一气缸伸缩杆上的电磁铁;电磁铁与通孔滑移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粉碎建筑垃圾时,不分拣金属,造成金属浪费的问题;利用吸附组件吸附金属,实现金属的回收,避免金属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粉碎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得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砖、砂石、下房土、钢筋等。随着旧城改造、城中村拆迁、道路重修,建筑垃圾越来越多;目前,在建筑垃圾资源再生领域,建筑垃圾经过粉碎分筛处理后生成再生骨料,可以作为再生混凝土使用。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05698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粉碎物用筛选装置,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筛板,第一筛板底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晃动装置,所述晃动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筛板,第二筛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漏斗,出料漏斗的底部贯穿箱体的底部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
现有的这种建筑垃圾粉碎物用筛选装置将建筑垃圾进行粉碎后,并没有对建筑垃圾内钢筋,铁钉等金属进行分拣,造成了金属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设备,其通过利用一级粉碎装置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后,利用吸附组件吸附粉碎后建筑垃圾内金属,实现金属的回收利用,避免了金属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粉碎设备,包括粉碎腔、分别开设在粉碎腔顶部和底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粉碎腔上设置有与进料口连通的进料管,进料管内设置有一级粉碎装置;所述一级粉碎装置包括第一粉碎轮和第二粉碎轮,第一粉碎轮和第二粉碎轮相互啮合;所述粉碎腔内竖直设置有隔板,隔板的顶端与进料管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隔板将粉碎腔分为砂石腔和金属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隔板铰接的挡板,隔板上设置有驱动挡板将砂石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的驱动组件;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位于挡板上方,所述金属腔内设置有用于吸附金属的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包括固定在粉碎腔内壁上的第一气缸和固定在第一气缸伸缩杆上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通孔滑移连接;所述隔板将出料口分隔呈粉末出料口和金属出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组件带动挡板转动,使挡板处于水平状态,将砂石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将需要粉碎的建筑垃圾倒入进料管内,第一粉碎轮和第二粉碎轮相互啮合,对建筑垃圾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建筑垃圾掉落在挡板上,此时利用第一气缸带动电磁铁从通孔内伸入砂石腔内,使电磁铁通电,电磁铁能够吸附落在挡板上的金属,再利用第一气缸带动吸附金属的电磁铁回到金属腔内,使电磁铁断电,吸附在电磁铁上的金属沿金属腔向下掉落,从金属出料口中出料,当挡板上金属被吸附后,利用驱动组件带动挡板转动,使挡板远离隔板的一端向下倾斜,挡板上的垃圾从粉末出料口中掉落;利用挡板将粉碎后的垃圾支撑在砂石腔内,利用电磁铁吸附金属,能够分别收集粉碎的砂石粉末和金属,实现金属的回收利用,避免金属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砂石腔内设置有位于挡板下方的二级粉碎装置,二级粉碎装置包括固定在粉碎腔外壁上的第二电机、由第二电机带动的第三粉碎轮;第三粉碎轮的两端与粉碎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粉碎轮的外周壁相互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恒峰伟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恒峰伟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5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