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刹车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8279.8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9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布雷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0 | 分类号: | F16D65/10;F16D65/09;F16D65/833;F16D65/40;F16D65/14;F16D121/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位弹簧 前制动蹄 刹车鼓 冷冻水管道 后制动蹄 内底盘 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 螺栓 汽车用 限位孔 不良效果 顶端安装 冷冻水管 陶瓷纤维 制动分泵 前端面 底面 过热 刹片 膨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刹车鼓装置,包括刹车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鼓的内侧安装有鼓内底盘,所述鼓内底盘的底面安装有冷冻水管道,所述冷冻水管道的一侧安装有前制动蹄片,所述冷冻水管道的另一侧安装有后制动蹄片,所述前制动蹄片顶端的一侧安装有主限位板,所述主限位板的下方安装有制动分泵,所述主限位板的顶端安装有回位弹簧螺栓,所述前制动蹄片和后制动蹄片的前端面均设置有回位弹簧限位孔,所述回位弹簧限位孔与回位弹簧螺栓通过回位弹簧连接,所述前制动蹄片与后制动蹄片的外侧均安装有陶瓷纤维刹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鼓内底盘安装冷冻水管,使得整个装置避免发生过热膨胀的不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鼓式刹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刹车鼓装置。
背景技术
鼓式刹车应用在汽车上面已经近一世纪的历史了,但是由于它的可靠性以及强大的制动力,使得鼓式刹车现今仍配置在许多车型上 (多使用于后轮)。它与轮胎固定并同速转动。刹车时运用油压推动刹车蹄片接触刹车鼓内缘,藉由接触产生的磨擦力来抑制轮胎之转动以达成刹车之目的。鼓刹由刹车底板、刹车分泵、刹车蹄片等有关连杆、弹簧、梢钉、刹车鼓所组成。目前一般安装于后轮。鼓刹的成本较低、绝对制动力更高,鼓式刹车的刹车鼓内面就是刹车装置产生刹车力矩的位置。在获得相同刹车力矩的情况下,鼓式刹车装置的刹车鼓的直径可以比盘式刹车的刹车盘还要小上许多。
但是,现有的在驾驶采用鼓式刹车的车辆时连续刹车造成刹车片因高温而产生热衰退现象;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用刹车鼓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刹车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刹车片因高温而产生热衰退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刹车鼓装置,包括刹车鼓,所述刹车鼓的内侧安装有鼓内底盘,所述鼓内底盘的底面安装有冷冻水管道,所述冷冻水管道的一侧安装有前制动蹄片,所述冷冻水管道的另一侧安装有后制动蹄片,所述前制动蹄片顶端的一侧安装有主限位板,所述主限位板的下方安装有制动分泵,所述主限位板的顶端安装有回位弹簧螺栓,所述前制动蹄片和后制动蹄片的前端面均设置有回位弹簧限位孔,所述回位弹簧限位孔与回位弹簧螺栓通过回位弹簧连接,所述前制动蹄片与后制动蹄片的外侧均安装有陶瓷纤维刹片,所述陶瓷纤维刹片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刹片限位孔,所述前制动蹄片的下方安装有间隙调节弹簧,所述后制动蹄片的下方安装有间隙调节片,所述前制动蹄片与后制动蹄片的底端安装有间隙调节杆,所述前制动蹄片与后制动蹄片通过间隙调节杆连接,所述前制动蹄片与后制动蹄片的后端面均安装有压紧销杆,所述压紧销杆的一端贯穿冷冻水管道延伸至鼓内底盘的内部,所述前制动蹄片与后制动蹄片的前端面安装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顶端安装有压紧销盖。
优选的,所述后制动蹄片的外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后制动蹄片与陶瓷纤维刹片通过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分泵内部的两端均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内侧安装有活塞弹簧。
优选的,所述鼓内底盘的底面安装有制动分泵液压油管,所述制动分泵液压油管的顶端贯穿鼓内底盘延伸至制动分泵的内部,所述制动分泵液压油管与制动分泵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间隙调节片的一端延伸至间隙调节弹簧的内侧,所述间隙调节片与间隙调节弹簧通过卡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紧弹簧的底端与前制动蹄片通过铆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压紧销盖底面的压紧弹簧,压紧销盖和压紧销杆通过压紧弹簧连接使得前制动蹄片可以压紧,状态稳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制动蹄片和后制动蹄片的顶端安装有间隙调节片,间隙调节片的两端安装有活塞,使得前制动蹄片和后制动蹄片可以灵活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布雷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布雷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82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