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新型微电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88890.0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7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官涤;刘雨;郑季鑫;孙勇;田一贺;郑国臣;王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含油 废水 新型 电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新型微电解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由下往上依次为进水区、反应区和集水区;所述进水区包括设置在筒体底部的圆锥体配水穿孔板、设置在圆锥体配水穿孔板上方的水平圆形穿孔板、设置在圆锥体配水穿孔板下方的圆形曝气盘、穿过圆锥体配水穿孔板与圆形曝气盘连接的进气管,所述圆形曝气盘上均匀设置有曝气孔,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筒体底部中心连接,所述圆锥体配水穿孔板下端外缘连接所述筒体内壁,所述圆锥体配水穿孔板和水平圆形穿孔板上均匀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有效降低或避免传统的微电解技术中填料的板结、钝化以及填料的堵塞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新型微电解装置,属于用微电解法处理含油废水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含油类物品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生产、运用技术落后及生产管理落后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大量油类污染物肆意排放。油类污染物与废水混合后所形成的含油废水排入自然水体,不仅会对水体的水质及水中的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从而破坏生态系统,而且会引起各种人体疾病,同时含油类物质排入水体不能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据统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00-1000万吨油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因此对含油废水的处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根据使用及研发程度主要可以分为常规处理方法及新型处理方法。常规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气浮法、吸附法、絮凝法、过滤法、膜分离法等。新型处理方法主要有微电解法、Fenton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磁分离法等。
由于传统常用处理方法存在着处理效率低、反应装置复杂且占用面积大、对废水水质要求较严格等一系列缺点,新型处理方法中如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处理成本高,磁分离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因此采用微电解法处理含油废水,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
微电解法是向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两种不同类型的活泼物质,利用金属在特定条件下的腐蚀性能,在溶液中形成电极电位差,形成原电池,从而自动进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对废水中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微电解法根据溶液酸碱程度的不同其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相同。同时由于微电解原料自身的特点还具有吸附作用、絮凝作用以及共沉作用和电化学还原等多种作用。
微电解原料中存在的Fe和C在溶液中会生成较大电极电位差,将待处理废水当作电解质溶液,在电解池中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从而进行电极反应。废水中的含油类物质在电极反应作用下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废水得到净化处理。阳极:
Fe-2e→Fe2+ E0=(Fe2+/Fe)=-0.44V
Fe2+-e→Fe3+ E0=(Fe3+/Fe2+)=-0.771V
阴极:
2H++2e→2[H]→H2(酸性)E0=(H+/H2)=0V
O2+2H++4e→2H2O(酸性、曝气)E0=(O2)=1.23V
O2+2H2O+4e→4OH-(中性/碱性)E0=(O2/OH-)=0.4V
由反应式可知,曝气能够加快反应进行,说明曝气可以增强氧化还原作用。同时,进行的阴极反应有大量的H+参与,会导致溶液的pH值随微电解反应的进行而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88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