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向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0799.2 | 申请日: | 201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3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野;王磊;季海鸟 | 申请(专利权)人: | 茸明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齿轮 套接 桨叶 单向阻尼器 传动齿轮 阻尼筒 滚柱 上盖 挡盘 端盖 内齿 本实用新型 单向阻尼 滚柱压盖 桨叶顶部 倾斜方向 用户需求 阻尼效果 十字槽 无阻尼 中心处 阻尼器 空腔 筒式 回复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阻尼器,包括端盖、传动齿轮、上盖、滚柱压盖、O型密封圈、棘齿轮、滚柱、桨叶、阻尼筒、十字槽、挡盘和内齿,所述端盖底部套接有上盖,所述上盖底部套接有阻尼筒,所述阻尼筒底部设置有桨叶,所述桨叶顶部套接有O型密封圈,所述桨叶内部套接有棘齿轮,所述棘齿轮外部套接有若干个滚柱,且滚柱位于棘齿轮与桨叶形成的空腔内,所述传动齿轮中心处开设有挡盘,所述传动齿轮内部开设有内齿,该单向阻尼器,结构精巧,可靠的实现了单向阻尼效果,很好的解决了普通筒式阻尼器,不能无阻尼快速回复的缺陷,同时,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倾斜方向的棘齿轮,实现不同阻尼效果方向的变换,适用范围广,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向阻尼器。
背景技术
筒式阻尼器可以广泛使用在各种场合,为绕轴转动的部件提供转动阻力,一般是硅油式阻尼器,在阻尼器筒中加入硅油,靠硅油提供阻力。
常用的筒式阻尼器在两个转动方向上转动时,都有阻尼效果,在很多的使用场合下,这样的特性单一,且不够合理,一般场合都会要求回复阻力小,回复速度快,双向都有阻尼效果则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针对这些缺陷,我们设计一种单向阻尼器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阻尼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向阻尼器,包括端盖、传动齿轮、上盖、滚柱压盖、O型密封圈、棘齿轮、滚柱、桨叶、阻尼筒、十字槽、挡盘和内齿,所述端盖底部套接有上盖,所述上盖底部套接有阻尼筒,所述阻尼筒底部设置有桨叶,所述桨叶顶部套接有O型密封圈,所述桨叶内部套接有棘齿轮,所述棘齿轮每个齿面均套接有滚柱,且滚柱位于棘齿轮与桨叶形成的空腔内,所述传动齿轮中心处开设有挡盘,且上盖与挡盘贴合,所述传动齿轮内部开设有内齿。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底部套接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套接在上盖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棘齿轮顶部套接有滚柱压盖,且滚柱与滚柱压盖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筒底部开设有中心槽,且且中心槽内部与桨叶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齿轮底部开设有十字槽,且十字槽与棘齿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时,在阻尼筒中注入硅油,再将桨叶装入阻尼筒内,由于硅油具有较高的粘度,桨叶在阻尼筒内转动时,会有较大的阻力,因此桨叶和阻尼筒相对转动时产生阻尼效果,在桨叶上端外部装入O型密封圈,桨叶装入阻尼筒后,由O型密封圈封住阻尼筒内的硅油,在桨叶上端内部装入棘齿轮和五个滚柱,滚柱顶部装入滚柱压盖,装入后可以限制滚柱,使滚柱停留在棘齿轮和桨叶组成的空间中,传动齿轮的下端是一个十字槽结构,与棘齿轮配合固定,同步转动,中间是一个突出的挡盘结构,在上盖安装后被压住,使滚柱压盖、O型密封圈、棘齿轮、滚柱和桨叶封闭固定在阻尼筒内部,传动齿轮上部为内齿结构,可以连接外部构件,在外部构件转动时,跟随外部构件一起转动,端盖安装在上盖上,用来辅助固定阻尼器,当外部构件逆时针转动,带动传动齿轮和棘齿轮也逆时针转动,滚柱在棘齿轮的推动下也开始逆时针转动,由于棘齿轮棘齿的斜锲面和桨叶上端内表面夹角逐渐收窄,滚柱的移动空间越来越小,最终在摩擦力作用下,滚柱卡在棘齿轮和桨叶中间,桨叶、滚柱和棘齿轮之间无法相对位移,只能一起随着棘齿轮同步逆时针转动,桨叶在阻尼筒内的硅油中转动是有很大阻力的,产生阻尼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茸明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茸明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0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