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承及其纺锤形的滚动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1062.2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4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陆静;李钟平;沈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驰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36 | 分类号: | F16C33/36;F16C33/66;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朱鑫乐 |
地址: | 2132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点 滚动体 轴承 储油空间 内圈滚道 外圈滚道 纺锤形 相隔 本实用新型 双点接触 轴承油 散热 内圈 贯通 运转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及其纺锤形的滚动体,滚动体与外圈滚道在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相接触,所述滚动体与内圈滚道在第三接触点和第四接触点相接触,所述滚动体与外圈滚道在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之间相隔形成第一储油空间,所述滚动体与内圈滚道在第三接触点和第四接触点之间相隔形成第二储油空间,这种轴承的滚动体与内圈和外圈均为双点接触,双点之间形成储油空间,轴承油能够在整个轴承中贯通流动,易于润滑和散热,提高运转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和一种纺锤形的滚动体。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在工作运动过程中,滚子与滚道的接触方式决定了轴承的扭矩、承载、精度、以及寿命等。因此不同的形状滚动体与不同的形状滚道的接触方式对轴承的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滚动轴承按滚动体形状分为:球、圆柱滚子、圆锥滚子、球面滚子、滚针等。球接触式轴承运动速度高、旋转精度高,但是载荷低;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载荷高、旋转精度高,但是轴向载荷低、运动低速度;圆锥滚子轴承能承载轴向载荷与高的径向载荷,但是运动速度低、旋转精度低;球面滚子轴承能承受大的径向载荷,可微调心作用,但是运动速度低、旋转精度低;滚针轴承能高速运动、承受轴向载荷、旋转精度高,但是轴向载荷低。目前的滚动体轴承虽然形式多样,但是没有办法同时解决轴承载荷较低、运动速度较低、不易储油和润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内圈或者外圈之间难以通过润滑油来润滑、载荷较低、运动速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包括:
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
具有内圈滚道的内圈,所述外圈滚道与内圈滚道对向设置;
设置在内圈滚道和外圈滚道之间的多个滚动体;
将所述多个滚动体间隔保持在内圈和外圈之间并且沿圆周均匀分布的保持架;
所述滚动体与外圈滚道在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相接触,所述滚动体与内圈滚道在第三接触点和第四接触点相接触,所述滚动体与外圈滚道在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之间相隔形成第一储油空间,所述滚动体与内圈滚道在第三接触点和第四接触点之间相隔形成第二储油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滚动体与外圈滚道在第一接触点的外侧相隔形成第一间隙,所述滚动体与外圈滚道在第二接触点的外侧相隔形成第二间隙,所述滚动体与内圈滚道在第三接触点的外侧相隔形成第三间隙,所述滚动体与内圈滚道在第四接触点的外侧相隔形成第四间隙。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第三接触点、第四接触点、滚动体的中轴线、内圈的中轴线和外圈的中轴线共处于第一截面;
在第一截面上:所述滚动体包括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所述第一圆弧和第三圆弧轴对称的连接在第二圆弧的两端,所述外圈滚道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四圆弧,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轴对称的连接在第四圆弧的两端,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第一圆弧相切于所述第一接触点,所述第二直线段与第三圆弧相切于所述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二圆弧与第四圆弧对向设置;
在第一截面上:所述滚动体包括第五圆弧、第六圆弧和第七圆弧,所述第五圆弧和第七圆弧轴对称的连接在第六圆弧的两端,所述内圈滚道包括第三直线段、第四直线段和第八圆弧,所述第三直线段和第四直线段轴对称的连接在第八圆弧的两端,所述第三直线段与第五圆弧相切于所述第三接触点,所述第四直线段与第七圆弧相切于所述第二接触点,所述第六圆弧与第八圆弧对向设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圆弧的直径小于第二圆弧的直径,所述第八圆弧的直径小于第六圆弧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驰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驰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1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