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1299.0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9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刚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11733 北京麦宝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艳红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弧形段 长U形 辅助行走 开口空间 滚轮组 开口侧 平衡性 腿脚 座椅 近似 本实用新型 设备领域 身体支撑 脚蹬地 手扶 椅部 车行 走动 室外 站立 | ||
1.一种辅助病人/老人室外走动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座椅部,滚轮组,其中所述滚轮组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所述车架整体由长U形结构围成一长U形的开口空间,所述座椅部设置在所述车架长U形开口空间内且靠近车架的弧形段,所述病人/老人可以站立起来手扶车架开口侧将身体支撑在车架上面朝弧形段推车行走,或坐在座椅部上背朝弧形段面向开口侧自行用脚蹬地驱车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有长U形的上支撑架、长U形的下支撑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架分别由椭圆弧形段和位于椭圆弧形段两侧的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组成,三者构成长U形的轴对称开口结构,且在俯视投影上,所述下支撑架的对称轴与上支撑架的对称轴重合且开口端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架之间还设有连接在上下支撑架之间的多个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在50厘米-70厘米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的尺寸小于所述下支撑架的尺寸,所述上支撑架的俯视图投影位于所述下支撑架的俯视图投影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的弧形段的俯视图投影轮廓线与所述下支撑架的弧形段的俯视图投影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为dn,所述上支撑架的第一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与所述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之间的轮廓线距离与所述上支撑架的第二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与所述下支撑架的第二直段的俯视图投影之间的轮廓线距离均为dm,所述dn大于或等于所述d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dn为1~1.3倍的管径D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相等,弧形段弧度为124度-180度范围内,下支撑架的弧形段弦距与第一、二直段的长度比例为5:7~6:5,上支撑架的弧形段弦距与第一、二直段的长度比例为4:7~1:1;下支撑架的弧线段弦长与第一二直段开口宽度以及与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距离比例约为5:6:7~1:1:1,上支撑架的弧线段弦长与第一二直段开口宽度以及与上下支撑架之间的高度距离比例约为4:6:7~1:1: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为50厘米-70厘米之间;所述上支撑架的开口端宽度为45厘米-50厘米,所述下支撑架的第一直段与第二直段长度为50厘米-70厘米之间,下支撑架开口端宽度为55-60厘米;所述下支撑架的弧形段顶点到端点的宽度为20-30厘米,所述上支撑架的弧形段顶点到端点的宽度为15厘米-25厘米。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架的重量大于所述上支撑架的重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上、下支撑架为管状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架的内部设置配重且配重可调节。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可折叠、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行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通过座椅横梁固定,座椅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相对的支撑杆上,使用者可以根据身高情况调节座椅横梁的高度使座椅部处于合适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刚,未经王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12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