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插光纤收发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2009.4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2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韦明飘;黎月;唐荣山;李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透光 插接 子头 光纤缆线 插头 收发 插接端口 光纤 抵接 本实用新型 穿插固定 弹性设置 弹性压紧 固定插接 光纤设备 塑料制成 导线槽 卡接片 穿出 穿设 接片 连通 平行 穿过 传输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快插光纤收发插头,包括插接子头和光纤缆线,插接子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的光缆筒,插接子头远离光缆筒的一面开设有与光缆筒连通的导线槽,光缆筒远离插接子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透光块,光纤缆线的一端穿设固定在光缆筒内并与透光块抵接,光纤缆线的另一端穿插固定在另一光缆筒内并与透光块抵接,插接子头上弹性设置有由塑料制成的卡接片,将光缆筒插入插接端口内,由卡接片弹性压紧固定插接子头,可快速的固定快插光纤收发插头,由插接端口发出的光信号可穿过透光块,并经过光纤缆线的出传输,从另一个光缆筒内的透光块中穿出,并由插接端口接收,保证快插光纤收发插头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快插光纤收发插头。
背景技术
光纤收发器主要由光信号连接接口、光收发器、电路板和电信号连接接口组成,以实现光电/电光转换,其常用于无线语音通讯、光纤网络系统中的接入网和电脑视频传输以及数据通讯,作为交换机和设备之间传输的载体,有些时候,在对光纤收发器进行自检时,需要利用一种用于接收并发出光信号的光收发模块将光纤收发器发出的信号传送给本身的接收端。
然而,现公开的光收发模块的插接机构都是利用多个组件来实现移动卡固片的结构,因此,相对不易组装,这样,其可靠性无法提高,并且成本也较高,使得光收发模块安插过程较为繁琐,在对光纤收发器进行自检测试时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光纤收发插头插接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插光纤收发插头,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且插设速度快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插光纤收发插头,插接固定在光纤收发器上的插接端口内,包括插接子头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插接子头内的光纤缆线,所述插接子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平行的光缆筒,所述插接子头远离所述光缆筒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光缆筒连通的导线槽,所述光缆筒远离所述插接子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透光块;
所述光纤缆线的一端穿设固定在所述光缆筒内并与所述透光块抵接,所述光纤缆线的另一端穿插固定在另一所述光缆筒内并与所述透光块抵接,所述插接子头上弹性设置有由塑料制成的卡接片,所述插接子头插设在所述插接端口内,所述卡接片压紧在所述插接端口外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光缆筒插入插接端口内,由卡接片弹性压紧固定插接子头,可快速的固定快插光纤收发插头,由插接端口发出的光信号可穿过透光块,并经过光纤缆线的出传输,从另一个光缆筒内的透光块中穿出,并由插接端口接收,保证快插光纤收发插头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片靠近所述插接子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凸块,所述插接端口靠进所述卡紧凸块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卡紧凸块匹配的卡紧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紧凸块嵌入卡紧凹槽内,在快速固定插接子头的同时,提高快插光纤收发插头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凸块上设置有引导斜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插设或取出光缆筒时,引导斜面先和插接端口的外周缘抵接,在保证信号稳定传输的同时提升插接和取出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片侧面固定连接有扳动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光缆筒从插接端口中取出时,可先向扳动块施力,便于卡紧凸块的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子头的侧面开设有圆滑的持握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持握凹槽便于工作人员的持握,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槽内壁贴设固定有夹紧海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紧海绵利用自身的弹性与光纤线缆抵紧,可在固定光纤线缆的同时保护光纤线缆不受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2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