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三相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2286.5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4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朱成辉;陈浩;王震文;胡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崇明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气罩 分离器主体 集气腔 本实用新型 三相分离器 厌氧反应器 沉淀区 集成式 集气室 通道口 沼气管 气室 连通 等腰三角形 侧壁垂直 出水水质 顶部设置 分离效果 厌氧系统 字型结构 出水堰 两端面 出水 污泥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集气罩、集气腔、集气室和气室,所述集气罩为倒“V”字型结构,所述集气罩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面与分离器主体的侧壁垂直连接,且所述集气罩与分离器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有通道口,所述集气腔位于集气罩的内部,所述集气腔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其两斜面与集气罩的两斜面分别平行,所述集气室通过通道口与气室连通,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所述气室与沼气管连通,所述分离器主体的顶部为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分离效果好,出水不带泥,避免了厌氧系统中的污泥流失,从而使得厌氧反应器的出水水质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三相分离器。
背景技术
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在进行好氧处理前,一般需要先进行厌氧处理,常见的厌氧反应器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等,这些厌氧反应器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出水浑浊,系统中的污泥流失较为严重,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因此,三相分离器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
目前,厌氧反应器广泛采用的三相分离器为倒V字型结构,反应产生的沼气带动混合液由V型集气罩内部的集气室汇集后进入一个汇流槽,再由汇流槽收集后从沼气管排出。
其中,在集气室中,远离回流槽的区域由于气体流速较低,气液界面水平方向相对静止。集气室中从距离回流槽最远端开始,气体流动沿水平方向的流速从零开始加速,到距离回流槽最近端的通道口时,流速达到最大。
由于粘质力和惯性的不同,气体流速达到一定数量时,液体才随之水平流动;液体达到一定速度时,就会带动污泥水平移动,这样就造成距离回流槽最远端区域被气体夹带的泥水混合物流量最小,而距离回流槽越近的区域被气体夹带的泥水混合物流量越大,致使反应器内液相非常不均匀地被带入分离器,从而使得反应器的去除效率降低;并且,距离回流槽越近,气体流速越大,形成的微涡流对污泥的夹带以及上升气泡对污泥的夹带作用越强,从而形成远比反应器内部更为剧烈的气液湍流,致使细微污泥更加碎散,而碎散的污泥易随水流上升,造成反应器出水浑浊,处理效果明显下降。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106984068 A公开了一种三相分离器,该实用新型包括罐体、倒V字型三相分离器,罐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污泥收集层、气体收集层和导流层;气体收集层包括多个气室,污泥收集层包括多个污泥斗,各污泥斗与气体收集层的各气室之间间隔错位布置,使得相邻污泥斗之间、相邻气室之间,以及相邻污泥斗与气室之间形成过流缝,导流层包括多个折流块。
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污泥斗和导流块,能够减少污泥进入沉淀区,但是污水与污泥上升经过过流缝时,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的污泥易进入沉淀区,导致沉淀区污泥累积,从而导致三相分离器跑泥,出水浑浊。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三相分离器,不仅降低了厌氧系统中的污泥流失,而且使得反应器出水水质较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集气罩、集气腔、集气室和气室,所述集气罩为倒“V”字型结构,所述集气罩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面与分离器主体的侧壁垂直连接,且所述集气罩与分离器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有通道口,所述集气腔位于集气罩的内部,所述集气腔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其两斜面与集气罩的两斜面分别平行,所述集气室通过通道口与气室连通,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顶部设置有沼气管,所述气室与沼气管连通,所述分离器主体的顶部为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2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