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车加工的轮毂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2746.4 | 申请日: | 2018-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1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俞雪梅;蔡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佳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加工 直档 本实用新型 轮毂单元 硬化层 对滚 滚道 滚道表面 滚动元件 环形凹槽 中频淬火 周围区域 淬火 减小 内圈 芯轴 刀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车加工的轮毂单元,包括芯轴、外圈、内圈和滚动元件,所述外圈包括滚道和直档,所述外圈上对应滚道与直档之间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滚道表面由中频淬火形成硬化层,本实用新型在对滚道进行淬火形成硬化层时,能够减小对滚道周围区域,特别是直档区域的影响,以便后续对直档区域进行车加工更加方便,节省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毂单元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于车加工的轮毂单元。
背景技术
轮毂单元设有芯轴、外圈、内圈和多个滚动元件。内圈被固定到芯轴的端部。芯轴和内圈分别在它们的外周上具有滚道表面。外圈在它的内周上具有与芯轴和内圈的滚道表面对应的滚道表面。多个滚动元件被布置在轴承空间中的滚道表面上,所述外圈能相对于芯轴与内圈旋转。
外圈内周圆上设有2个背对的滚道,为增强对滚动元件的支撑,减小磨损,需要对滚道表面进行淬火处理,通常淬火时间在2-3s,使滚道表面形成58-62HRC的硬化层,但在淬火时滚道及周边区域形成连续的硬化层,由于硬化层硬度较高,后续需要对附近区域,如用于安装密封件的直挡区域进行车加工,但硬化层对车加工造成一定困难,刀具损耗增加,有些厂家选择更优质的进口刀具来加工,但成本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对滚道进行淬火形成硬化层时,能够减小对滚道周围区域,特别是直挡区域的影响,以便后续对直挡区域进行车加工更加方便,节省刀具的便于车加工的轮毂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车加工的轮毂单元,包括芯轴、外圈、内圈和滚动元件,所述外圈包括滚道和直挡,所述外圈上对应滚道与直挡之间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滚道表面由中频淬火形成硬化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中频淬火之前将滚道与直挡通过环形凹槽进行分隔,滚道内形成硬化层时,能够减小对直挡区域的影响,防止直挡区域也形成硬化层,后续车加工时能够采用的刀具更为广泛,且加工直挡区域时对刀具的磨损较小,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加工时常缩短,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车加工的轮毂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芯轴;2、滚动元件;3、内圈;4、外圈;5、直挡;6、环形凹槽;7、硬化层;8、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车加工的轮毂单元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便于车加工的轮毂单元,包括芯轴1、外圈4、内圈3和滚动元件2,所述外圈4包括滚道8和直挡5,所述外圈4上对应滚道 8与直挡5之间开设有环形凹槽6,所述滚道8表面由中频淬火形成硬化层7,其中硬化层为58-62HRC硬化层7。
其中优选的环形凹槽6的深度在1-3毫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佳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海宁佳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2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