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构造物养生的保水保湿保温复合养生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7074.6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6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穆雪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穆雪野 |
主分类号: | E04G21/24 | 分类号: | E04G21/24;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刘振 |
地址: | 710002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层 内层 防水胶 车缝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结构 建筑构造物 电热丝 防水布 棉布 保湿 保水 保温 养生 温度控制装置 复合 节水保湿 施工过程 水分散发 吸水能力 养生技术 纺织布 吸水性 立面 桥墩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养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构造物养生的保水保湿保温复合养生膜,具体包括外层、内层和夹层,外层为防水布,内层为吸水性纺织布,夹层由第一夹层、电热丝和第二夹层构成,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之间设置电热丝,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通过车缝或防水胶连接,外层与第一夹层通过车缝或防水胶连接,第二夹层与内层通过车缝或防水胶连接,外层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将棉布设为内层,因为棉布吸水能力强,在外层设置防水布,能有效避免水分散发,起到节水保湿作用;且能够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并适用于立面、平面、曲面或斜面的混凝土结构,或各种尺寸桥墩、路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养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构造物养生的保水保湿保温复合养生膜。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养生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养生时间的长短以及养生时的温湿度控制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传统的混凝土养生方法,主要有:机械配合人工喷(洒)水养生、薄膜覆盖保湿养生、织物保水覆盖养生、蒸汽养生及喷洒化学养护剂等,各种养生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较为显著的缺点,主要如下:
一、机械配合人工喷(洒)水养生:洒水量大,蒸发速度快,耗费大量水资源;较高位置或复杂部位机械或工人难以到达,不便洒水;需要频繁洒水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费时费力费工费机械。
二、薄膜覆盖保湿养生:薄膜多为一次性产品,造成环境污染;薄膜包裹、缠绕工艺繁琐且后期需要多次补水,薄膜极易刺破损坏,养生效果差。
三、织物保水养生:织物覆盖不易固定位置,容易受风吹、人为等因素掀起织物边角而影响局部养生效果,需要大量辅助设施固定织物,养生方法繁琐;织物外层没有防蒸发措施,蒸发量大,需要频繁补水。
四、蒸汽养生:需要搭设专门的蒸汽锅炉,蒸汽锅炉需要专人看管使用,养生成本高;锅炉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条件要求极高,一旦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五、喷洒化学养护剂:成本极高,不经济;化学制剂会使用后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污渍,清晰难度大,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上述五种养生方法为当前主要采用的,但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耗费时间、成本高等问题,特别是养生质量不易保证,长期困扰着工程建设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构造物养生的保水保湿保温复合养生膜,解决现有技术中浪费水资源、环境污染、保水保湿效果差、养生难度大、养生效果差、安全条件严格、施工成本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用于建筑构造物养生的保水保湿保温复合养生膜,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为防水布,所述内层为吸水性纺织布,所述外层和内层通过车缝或防水胶连接,所述复合养生膜的首端和末端通过魔术贴或暗扣连接。
进一步,在外层和内层之间设置有夹层,所述外层为防水布,所述内层为吸水性纺织布,所述夹层由第一夹层、电热丝和第二夹层构成,所述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之间设置电热丝,所述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通过车缝或防水胶连接,所述外层与第一夹层通过车缝或防水胶连接,所述第二夹层与内层通过车缝或防水胶连接,所述外层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夹层与内层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夹层由多条车缝线或防水胶线构成多道间隔通道,所述电热丝依次穿过多条间隔通道后与设置在所述夹层一角的插接头相连接构成导电回路,所述插接头与温度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导电回路为防水电路。
进一步,所述防水布为帆布、无纺布或蜡膜;所述内层为棉布;所述第一夹层为棉布,第二夹层为帆布或无纺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穆雪野,未经穆雪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7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