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肢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7128.9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5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薄琳;王乾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气囊 腿护板 旋钮 内壳体 本实用新型 下肢训练器 充气气囊 机壳内部 身材体型 贴合 腿部 下端 气管 电机 人员使用 上下位置 转动连接 左右位置 滑动架 连接杆 滚轮 托板 支架 转轴 转动 膨胀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训练器,包括机壳、内壳体、连接杆、滚轮、凸轮、第一电机、托板、第二电机、支架、滑动架、第一调节旋钮、第二调节旋钮、腿护板、挤压气囊、气管和充气气囊,所述机壳内部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下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机壳内部下端转动连接,由于不同身材体型人员腿部与腿护板轴线不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气囊的设置,充气气囊将气体从气管鼓入挤压气囊,使得挤压气囊膨胀,从而保证腿部与腿护板之间更加贴合,使得训练运动中人员能够保持舒适;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旋钮和第二调节旋钮.能够对腿护板的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身材体型人员使用,适用范围较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肢训练器。
背景技术
为了使病人尽快康复下肢的行动能力,需要医护人员经常给病人按摩,活动下肢,这种方法人工劳力强度大,且浪费人力资源,而传统的训练器结构简单,且腿部护板尺寸固定,由于不同身材的人员腿部和脚踝轴线各不相同,脚部护板轴线与人体腿部和脚踝的轴线难以吻合,训练器动作时,人员舒适感较差,因此,设计一种下肢训练器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训练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训练器,包括机壳、内壳体、转轴、连接杆、连接块、滚轮、凸轮、连接轴、立架、从动带轮、第一电机、主动带轮、皮带、弹簧、托板、球头万向节、支撑杆、齿条、第二电机、齿轮、支架、滑动架、第一调节旋钮、滑座、第二调节旋钮、腿护板、挤压气囊、气管和充气气囊,所述机壳内部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下端中部通过转轴与机壳内部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内壳体上端一侧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下端延伸至内壳体内部,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下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下端滚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立架,且立架位于内壳体内部下端,所述连接轴一端相对于立架一侧设置有从动带轮,所述内壳体内部相对于立架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设置有主动带轮,且主动带轮通过皮带与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上端相对于连接杆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下端与连接块上端连接,所述弹簧上端与内壳体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铰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下端另一侧通过球头万向节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位于内壳体上端,所述内壳体下端外侧固定连接齿条,所述机壳内壁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托板一侧相对于内壳体上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套接有滑动架,且滑动架通过第一调节旋钮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架一端套接有滑座,且滑座通过第二调节旋钮与滑动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座一端固定连接有腿护板,所述腿护板内壁两侧均设置有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充气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端一侧开设有通孔,且内壳体位于通孔内,所述内壳体上端面与机壳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架由滑套和横杆构成,所述滑套一侧设置有横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旋钮和第二调节旋钮外端均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表面设置有凸楞。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部一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电性连接,且蓄电池一端连接有电源线。
进一步的,所述腿护板和托板一端均设置有魔术贴,且腿护板设置有两个,托板一端设置有一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不同身材体型人员腿部与腿护板轴线不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挤压气囊的设置,充气气囊将气体从气管鼓入挤压气囊,使得挤压气囊膨胀,从而保证腿部与腿护板之间更加贴合,使得训练运动中人员能够保持舒适;
2.通过转动第一调节旋钮和第二调节旋钮.能够对腿护板的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身材体型人员使用,适用范围较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7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肢运动装置
- 下一篇:智能型多功能下肢疾患康复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