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伤流液冷藏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97815.0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2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龙勇;周海燕;邓一荣;肖荣波;罗炳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1/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高玉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液 抽负压 超富集植物 土壤重金属 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 收集器 冷藏 控制采集装置 储藏室 采集 微生物作用 冷藏环境 连接装置 室温环境 样品提供 元素形态 暂存 连通 储存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伤流液冷藏收集器,包括用于采集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伤流液的采集装置和用于暂存伤流液的储藏室,其中,储藏室内设置有用于抽负压的抽负压部件,采集装置采集的伤流液储存于抽负压部件内;还包括连接装置,用于连接抽负压部件与采集装置,并控制采集装置与抽负压部件的连通或关闭。本实用新型能够收集微量的伤流液,尤其适用于收集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微量伤流液,它还能够为收集到的伤流液样品提供冷藏环境,避免伤流液样品长期置于室温环境下而发生微生物作用或发生元素形态的改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伤流液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伤流液冷藏收集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物根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由于根系分布于土壤中,远不如地上部性状那样直观。生长环境的复杂性和较大的取样误差影响了根系研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而科研人员对根的认识总是滞后于对地上部茎叶研究。一般而言,科研人员对根系活力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单位根量的活力,这不仅很难反映根群的总活力,而且也难以反映其与产量的关系。对植物伤流液测定可从植物体内水分、养分、元素的变化来反映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状况、元素迁移转化、根系活力以及根系物质代谢。作物根系伤流强度可视为根系生理活性指标,同时也反映地上部生长的盛衰。通过对作物根系伤流的研究,可以把作物的地上部与地下部有效地联系起来。
目前,植物伤流液的收集方法包括直接收集法、脱脂棉吸收法、压力室加压收集法等,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收集水稻、玉米等伤流量较大的农作物。由于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伤流液量一般较少,故对于蜈蚣草、东南景天等超富集植物,其切口处的伤流液量非常微小,通过现有的这些方法很难高效地获取其伤流液。此外,重金属超富集的植物由于伤流液量少,其收集时间一般较长,将伤流液样品长期置于室温环境很容易导致其发生微生物作用或元素形态变化,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伤流液冷藏收集器,它能够收集微量的伤流液,尤其适用于收集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微量伤流液,它还能够为收集到的植物伤流液样品提供冷藏环境,避免植物伤流液样品长期置于室温环境下而发生微生物作用或发生元素形态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土壤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伤流液冷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采集伤流液的采集装置和用于暂存伤流液的储藏室;所述储藏室内设置有用于抽负压的抽负压部件;
还包括连接所述采集装置和储藏室的连接装置,所述抽负压部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连接,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伤流液暂存于所述抽负压部件内;所述连接装置控制所述采集装置与所述抽负压部件的连通或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抽负压部件包括用于暂存伤流液的针筒,所述针筒包括内部为中空结构的筒身,所述筒身的一端设有与其连通的针嘴,所述针嘴穿过所述储藏室的室壁并与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针嘴与所述连接装置相连;所述抽负压部件还包括用于抽负压的活塞,所述活塞包括设置于所述筒身内的推杆和连接在所述推杆的一端的活塞头。
进一步地,所述储藏室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抽负压部件相连接的滑动部件,所述滑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筒身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储藏室的室壁之间设有滑动杆,两者通过所述滑动杆连接;还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下部设有穿孔,所述滑动杆插接于所述穿孔中,所述滑动板可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储藏室的室壁之间滑动,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向下凹陷设有固定槽,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活塞头卡合于所述滑动板的侧壁;所述滑动板带动所述活塞移动,实现所述抽负压部件在抽负压和排气这两种状态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97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