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吸式氨气硫化氢二合一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04104.1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2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汪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瑟恩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G01N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衣然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微型抽气泵 气室 进气口 检测器 硫化氢 氨气 本实用新型 泵吸式 出气口 二合一 硫化氢传感器 硫化氢检测器 氨气传感器 氨气检测器 电源电路板 控制电路板 产品成本 安装方便 壳体内部 内部安装 施工成本 检测 灵敏 相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吸式氨气硫化氢二合一检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微型抽气泵以及与微型抽气泵相通的气室,所述气室的内部安装有氨气传感器和硫化氢传感器,所述微型抽气泵和气室下方安装有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壳体通过进气口与微型抽气泵相连接,壳体的上部设有出气口,壳体通过出气口与气室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把氨气检测器和硫化氢检测器安装在一起,既降低了产品成本又降低了施工成本,检测精度灵敏高,并具有检测周期短的优点,整体体积也比较小,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气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泵吸式氨气硫化氢二合一检测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公厕中会产生难闻的气体,令人产生不适。而这些气体积聚起来也是一个隐藏的危害。据分析,这些气体中多为氨气、硫化氢,处理池中多为沼气。
氨气、硫化氢都是有毒有害的气体,人一旦吸入,会产生不适、严重者还会头晕、四肢无力,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对公厕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检测。
目前检测氨气和硫化氢的方法有多种。半导体的方法,成本较低但是精度没那么高。红外方法,精度高,但是成本也高。色谱法、光谱法,精度高但成本也高,也不方便做在线长期检测。电化学的方法,成本和精度均能满足市场要求,但是目前电化学的价格较低的检测器均采用扩散式的方式进行,这样就使得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目前需要开发一款适用于公共厕所的氨气和硫化氢检测的传感器,使精度和成本均能满足实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吸式氨气硫化氢二合一检测器,采用电化学的原理检测方法,该检测器采用泵吸式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扩散式的缺点。由于采用泵吸式以及特有的气室结构,使得灵敏度高,而且检测周期很短,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泵吸式氨气硫化氢二合一检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微型抽气泵以及与微型抽气泵相通的气室,所述气室的内部安装有氨气传感器和硫化氢传感器,所述微型抽气泵和气室下方安装有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气口,壳体通过进气口与微型抽气泵相连接,壳体的上部设有出气口,壳体通过出气口与气室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贴有防水透气膜。
优选的,所述氨气传感器和硫化氢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型抽气泵和电源电路板均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泵吸式氨气硫化氢二合一检测器,气室的内部将氨气传感器和硫化氢传感器并列安装在一起,气室内部的氨气传感器和硫化氢传感器由于控制电路板的控制预热结束后开始检测气室内的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控制电路板接收传感器的模拟采集信号,然后对模拟信号放大、滤波处理后进行模数转换,系统再根据温湿度的变化进行校正得出最终的气体浓度值,实现了气体的检测,以前每种检测器需要安装两个,现在每种检测器仅需安装一个就能解决上述问题,既降低了产品成本又降低了施工成本,降低检测周期。
2、本实用新型泵吸式氨气硫化氢二合一检测器,本实用新型只设置了微型抽气泵、气室、氨气传感器和硫化氢传感器、控制电路板和电源电路板,由控制电路板驱动微型抽气泵将气体送入到气室,因此,整体体积也比较小,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泵吸式氨气硫化氢二合一检测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微型抽气泵;3、进气口;4、气室;5、氨气传感器、 6、硫化氢传感器、7、出气口;8、控制电路板;9、电源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瑟恩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瑟恩实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04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