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原料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04374.2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8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6 | 分类号: | B01F7/16;B01F15/00 |
代理公司: |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罐体 原料混合装置 电动机 上端 调节板 固定板 接料板 入料口 短杆 下端 本实用新型 电动机安装 物料搅拌 边缘处 分流管 搅拌杆 下端面 横杆 灰块 排出 堆积 清扫 投放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原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电动机和短杆,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有入料口,且入料口的内侧设置有吸灰块,所述电动机安装在分流管的内侧,且电动机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轴,并且连接轴的底部安装有连接刷,所述连接轴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板,且调节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清扫块,所述连接轴的下端安装有搅拌杆,所述罐体的内部上端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接料板,所述短杆固定在接料板的边缘处,所述罐体的下端连接有横杆。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原料混合装置,物料在投放时,可以很均匀的被分散开,能够对物料搅拌的更均匀,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不会因为物料的堆积影响搅拌和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原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时目前世界上比强度和比模度最高的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成型前要经历很多个阶段,主要用于绳缆、渔网、防护类,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搅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然而现有的混合装置,结构单一,投入物料时容易堆积在一起,混合的不够全面,影响进一步加工。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混合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原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结构单一,投入物料时容易堆积在一起,混合的不够全面,影响进一步加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原料混合装置,包括罐体、电动机和短杆,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有入料口,且入料口的内侧设置有吸灰块,并且入料口的底部连接有分流管,所述电动机安装在分流管的内侧,且电动机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轴,并且连接轴的底部安装有连接刷,所述连接轴的上端连接有调节板,且调节板的下端面设置有清扫块,所述连接轴的下端安装有搅拌杆,且搅拌杆的端头处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罐体的内部上端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接料板,所述短杆固定在接料板的边缘处,所述罐体的下端连接有横杆,且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入料口和吸灰块为粘贴连接,且吸灰块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连接刷穿过罐体延伸至出料口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在连接轴上等间距分布,且调节板为扇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清扫块和固定板为贴合连接,且固定板在罐体的内壁等间距分布,并且固定板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在连接轴上为倾斜设置,且搅拌杆关于连接轴的轴线对称设置有2组。
优选的,所述接料板为网状结构,且接料板的边缘为倾斜向下设置,并且接料板的边缘和罐体之间留有缝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原料混合装置,物料在投放时,可以很均匀的被分散开,能够对物料搅拌的更均匀,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不会因为物料的堆积影响搅拌和排出;
1.通过设置橡胶材质的吸灰块,可以粘住物料中部分灰尘,并且吸灰块和进料口为粘贴连接,方便进行更换;
2.通过设置电动机和连接轴的配合使用,可以带动调节板转动,这样落下的物料就能被打散,让落料更加均匀,并且调节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清扫块,可以将残留在固定板上的物料扫进罐体的下端;
3.通过设置多个搅拌杆和连接块,加上横杆的设置,可以对物料进行更全面的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罐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入料口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04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