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500kV及以上变压器套管CT二次端子的弹簧式短接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06054.0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6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肖黄能;夏辉;龙方宇;黄和燕;王鑫;李红元;吴德贯;潘凯;邵成林;杨栋;许毅;金辉;罗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子 短接构件 二次端子 弹簧式 本实用新型 变压器套管 一体化设计 拆线 螺栓 电力工程 端子螺栓 工具装置 快速接线 连接点处 施工安全 可循环 环套 接线 套接 外弯 两边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用工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500kV及以上变压器套管CT二次端子的弹簧式短接构件,包括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为用于套接在CT端子螺栓上的环,所述环留有缺口,缺口两边向环外弯折形成钩子;两个所述连接部分通过固定部分相连在一起,所述固定部分为具有一定弹力的构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分的任一个钩子;在固定部分与钩子的连接点处,设置手持部分。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式短接构件,采用一体化设计,直接将其连接部分的环套接在CT二次端子的螺栓上,实现快速接线和拆线,速度快、效率高;可循环利用,解决传统接线的浪费问题,保证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用工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500kV及以上换流变CT二次端子的弹簧式短接构件。
背景技术
按照GB 50150-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在变压器安装完毕后,需开展如下交接试验(文中涉及的试验为部分试验内容,详细的试验内容见GB 50150-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第8章):
1、测量所有分接头下的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2、检查所有分接头下电压比;
3、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
4、变压器的低电压空载和短路测试;
5、绕组连同套管的长时感应耐压试验带局部放电测量;
现场试验时,在对换流变进行交直流耐压和长时感应耐压试验带局部放电测量这些高压试验时,需要将套管上的CT二次端子短接,以防试验过程中CT二次开路。
目前500kV及800kV换流变的套管CT二次端子盒形式各异,二次端子的接线点形式各异,在现场交接试验时,没有固定的专用短接线,而是采用临时的单根裸铜线进行短接。单根裸铜线是一根软铜丝,虽然能满足短接CT二次端子的需求,但是实际作业中,短接方式都是把铜丝缠绕在二次端子的螺钉上,接线和拆线都不方便,接线速度慢、效率低;部分端子盒的的孔径较深,直径小,徒手接线难以完成,勉强完成也会浪费很多时间。另外,在短接过程中,因为套管CT二次端子盒的位置较高,作业人员需长期攀附在套管上,容易肌肉疲劳,存在坠落风险。同时单根铜丝容易折断,而且在试验结束后的拆除过程中,都直接把铜丝剪断,不能循环利用造成浪费,还可能将细铜丝遗留在二次端子盒内,存在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采用裸铜线缠绕短接二次端子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500kV及以上变压器套管CT二次端子的弹簧式短接构件,用于外壳是筒状的、采用螺母压接的CT二次端子短接,该CT二次端子的筒状外壳内深浅,所述弹簧式短接构件可循环利用,实现快速安全接线,降低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500kV及以上变压器套管CT二次端子的弹簧式短接构件,所述弹簧式短接构件(100)包括连接部分(1),所述连接部分为用于套接在CT端子螺栓上的环(11),所述环(11)留有缺口(12),缺口(12)两边向环外弯折形成钩子(13);两个所述连接部分(1)通过固定部分(2)相连在一起,所述固定部分(2)为具有一定弹力的构件,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分(1)的任一个钩子;在固定部分(2)与钩子(13)的连接点处,设置手持部分(3)。
优选的,所述钩子(13)采用铝、铜或者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固定部分(2)为弹簧,弹簧直径为拉伸前长度为3~5cm,最大拉伸长度为8~10cm。通过弹簧拉伸,拉紧两个连接部分(1),确保可靠连接,导电性良好。
所述手持部分(3)为两个,所述两个手持部分(3)处于同一平面,如此一来,可有效减少手持部分所占空间,不对其它部件产生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06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