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AN收发器连接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1205.1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8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龚军;苏洋;赵晓明;敦世杰;林军昌;刘志勇;沈长海;刘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连接电路 本实用新型 整车 节点控制器 低位数据 电源连接 电阻串联 高位数据 错误帧 线连接 上电 概率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AN收发器连接电路,包括CAN收发器、MCU和CAN控制器,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1和引脚4与所述CAN控制器的UART接口的TXD引脚、RXD引脚连接,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6和引脚7分别与CAN高位数据线、CAN低位数据线连接,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8与MCU的I/O接口连接,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8还与电阻串联后与电源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CAN收发器连接电路,可以优化整车上电至MCU初始化完成这段时间中CAN控制器产生的错误帧,降低整车节点控制器出现故障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AN收发器连接电路。
背景技术
CAN收发器是CAN控制器和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将CAN控制器的逻辑电平转换为CAN总线的差分电平,在两条有差分电压的总线电缆上传输数据。CAN控制器用于实现CAN总线的协议底层以及数据链路层,用于生成CAN帧并以二进制码流的方式发送数据。MCU是微控制单元的简称,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CAN总线上的模块自身是无法工作,需要MCU的介入,控制CAN模块按照设定的模式来收发总线数据。因此,CAN收发器与CAN控制器连接,MCU与CAN控制器连接。现有技术中,大多将CAN控制器集成在MCU中。
TJA1042型CAN收发器的操作模式有两种:正常模式和待机模式,其STB引脚(即引脚8)为待机模式控制输入引脚,当STB引脚接低电平时,收发器处于正常模式;当STB引脚接高电平时,收发器进入待机模式。现有技术中,TJA1042的STB引脚通常接地。这种接法使得在整车上电时,CAN节点控制器会产几帧至几十帧的错误帧,一般在500ms后续信号才恢复正常。因为在汽车上电至MCU进行初始化过程中,CAN收发器的STB引脚一直接地即接低电平,因而一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这段时间中,CAN控制器和CAN收发器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而此时CAN控制器和CAN收发器已经开始随机发送数据并导致错误帧的出现。
中国发明专利CN200610010427.5公开了一种CAN错误帧检测与显示的装置及方法,可以对CAN错误帧进行有效检测与显示。该发明公开的装置结构复杂,而且只能对错误帧进行检测和显示,却无法消除错误帧。所以上述问题依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AN收发器连接电路,优化整车上电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帧,降低整车节点控制器出现故障的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CAN收发器连接电路,包括CAN收发器、MCU和CAN控制器,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1和引脚4与所述CAN控制器的UART接口的TXD引脚、RXD引脚连接,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6和引脚7分别与CAN高位数据线、CAN低位数据线连接,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8与MCU的I/O接口连接,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8还与电阻串联后与电源连接。
所述CAN收发器连接电路还包括共模电感,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6和引脚7经共模电感与CAN高位数据线、CAN低位数据线连接。
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6和引脚7分别与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同名端、第二绕组的同名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异名端、第二绕组的异名端分别与CAN高位数据线、CAN低位数据线连接。
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5与电阻串联后连接至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异名端。
所述CAN收发器的引脚2接地。
所述CAN收发器的型号为TJA1042。
所述电源的电压为5V。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在整车上电至MCU初始化过程中,优化节点控制器产生的错误帧,降低控制器出现故障的概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1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