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互连区域的电镀金属栅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2316.4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8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天;姚宇;邓晓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H01L31/05;H01L3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7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片 金属栅线 副边框 主边框 太阳能电池片 电镀金属 互连区域 导电胶 副栅极 栅线 平行 本实用新型 串联电阻 垂直相连 短路 搭接 堆叠 溢出 阻挡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互连区域的电镀金属栅线,包括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片相互堆叠的区域之间的金属栅线框,所述的金属栅线框包括与平行的电池片副栅极垂直相连的主边框,平行于主边框不与电池片副栅极相连的纵向副边框,以及位于两侧与主边框和纵向副边框相连的横向副边框。所制作的金属栅线框对导电胶形成一定的阻挡作用,在电池片进行搭接时,可以防止或减少导电胶溢出,避免形成串联电阻而造成电池片短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互连区域的电镀金属栅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伏新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而在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然而,若是想在自由市场的环境下使光伏新能源能形成足够的竞争力,甚至达成在能源结构上与传统化石能源平分秋色,还需要各大光伏企业和研究机构不断的努力,增加光伏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不论是光伏组件技术还是光伏电池技术的研发都能为提高光伏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两者带来的收益可以互相叠加形成更大的优势。
近年来,一种高效电池片互联组件技术逐渐兴起,此技术一般是将太阳能电池切位数片,并将片与片之间沿一边进行相互堆叠。采用这种电池叠片互连技术形成的光伏组件拥有更小的串联电阻还可降低热板效应。同时,该组件的单位面积输出功率更高,使得采用了这种组件的光伏系统可以减少占地面积,降低BOS成本以及系统的安装和维护费用。
上述电池片互联技术的现有方案一般是在电池片正面一侧和背面另一侧形成一条主电极,使用导电胶将一片电池的背面主电极与另一片电池的正面主电极相互搭接并施加压力保证两片电池能形成良好的连接力与导电接触。如图6所示,在太阳能电池片610上使用丝网印刷银浆在电池片610互连区域制作具有一定宽度的主电极630用于汇流以及和导电胶形成良好的导电接触。一般是在电池片610正面一侧和背面另一侧各形成一条主电极630,使用导电胶640将一片电池的背面主电极与另一片电池的正面主电极相互搭接,如图6b所示。然而,在电池片间施加压力后,这种方案容易使导电胶640溢出至电池片侧边形成并联电阻并降低电池输出功率甚至导致电池片短路,如图6c所示。
另外,在现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电极用于汇流以及和导电胶形成良好的导电接触,一般为丝网印刷的银浆制作,成本较为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互连区域的电镀金属栅线。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互连区域的电镀金属栅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包括若干个通过边缘位置相互堆叠连接在一起电池片,所述的电池片上用于堆叠所在的电池边与电池片上的金属副栅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在相邻的两个电池片相互堆叠的区域之间设置了金属栅线框,所述的金属栅线框包括与平行的电池片副栅极垂直相连的主边框,平行于主边框不与电池片副栅极相连的纵向副边框,以及位于两侧与主边框和纵向副边框相连的横向副边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边框、纵向副边框或横向副边框的宽度为12-300um,高度为2-20um;所述的横向副边框的长度为0.5-3mm,优选的为1mm。所述的主边框或纵向副边框的长度略小于所平行的电池片的边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边框与所述的纵向副边框或横向副边框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边框的宽度大于所述的纵向副边框或横向副边框。所述主边框的宽度优选为50-30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金属栅线框设置在电池片的正面和背面,设置在电池片正面和背面的金属栅线框分别位于电池片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太阳井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23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