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式固定用肢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5946.7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9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孙雅妮;胡三莲;陈天添;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A61G7/07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装置 大腿 承托装置 上表面 复数 可拆卸式固定 气囊 气囊设置 第一端 剖切 本实用新型 髋关节脱位 缓冲作用 可拆卸的 患肢 体位 压疮 预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固定用肢具,一承托装置,所述承托装置的上表面呈弧形;一第一大腿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承托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剖切面呈“凹”形;一第二大腿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承托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的剖切面呈“凹”形;复数个第一气囊,复数个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上表面;复数个第二气囊,复数个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上表面;所述可拆卸式固定用肢具呈“Λ”形。其优点在于,通过在大腿固定装置的上表面设置可拆卸的气囊,不仅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出现压疮;使患肢保持特殊体位,预防髋关节脱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固定用肢具。
背景技术
在患者进行下肢骨科手术后(如骨折、髋关节手术、膝关节手术等),通常需要对下肢进行固定,防止出现下肢翻转,影响术后恢复。现有的固定用器械为呈板条状的肢具,但是这种肢具具有一些缺陷,如无法对下肢进行有效固定,易出现下肢翻转;肢具通常采用纱布等进行填塞,但是患者的下肢仍然会出现压疮;肢具无法对下肢起支撑作用,导致需要借助外力将下肢抬起,使得患者舒适感较差。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患者下肢进行有效固定的固定用肢具,具有缓冲和支撑作用,减少下肢翻转现象,减少压疮,提高患者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式固定用肢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拆卸式固定用肢具,包括:
一承托装置,所述承托装置的上表面呈弧形;
一第一大腿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承托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剖切面呈“凹”形;
一第二大腿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承托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的剖切面呈“凹”形;
复数个第一气囊,复数个所述第一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上表面;
复数个第二气囊,复数个所述第二气囊设置在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上表面;
所述可拆卸式固定用肢具呈“Λ”形。
优选地,复数个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附属个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托装置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转轴;
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承托装置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铰接;
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承托装置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铰接。
优选地,还包括:
一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所述螺纹杆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的第一端,所述螺纹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大腿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大腿固定装置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托装置设置有一旋转槽,所述旋转槽贯穿所述承托装置,所述旋转槽与所述凹槽呈“十”形;
所述螺纹杆设置在所述旋转槽。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优选地,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59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