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6201.2 | 申请日: | 201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8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吕彬;陈敏;王斌;吴宜忠;李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铭际建筑科技(泰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杆 涡轮 升降装置 蜗杆 齿条杆 底板 摇把 啮合 支撑装置 叠合板 后浇带 连接口 模具 垂直方向设置 水平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 内部设置 伸缩效果 涡轮转轴 一端设置 攀爬 摇柄 站立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包括套杆,所述套杆内部设置有齿条杆,套杆高度为1800mm,齿条杆高度为1500mm,套杆底部有底板,齿条杆远离底板的一端有顶板,套杆靠近顶板的一端的一侧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内部沿垂直方向设置有涡轮,套杆靠近涡轮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涡轮的一端设置有蜗杆,蜗杆与涡轮啮合,涡轮通过连接口与齿条杆啮合,涡轮转轴设置于与套杆1500mm处相对的位置,蜗杆远离底板的一端伸出升降装置,蜗杆远离升降装置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摇把,摇把一端与蜗杆固定连接,摇把另一端远离升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摇柄,由于涡轮设置于1500mm高度,使得工作人员仅需正常站立摇动摇柄即可达到装置本身伸缩效果,不再需要攀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设用地越来越紧缺,充分利用地下及地上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建筑大空间结构,设置后浇带以消除因地基基础、温度等原因产生的不利因素,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在地下室顶板未封闭前,后浇带两侧梁板结构将形成悬挑构件。经过多年的施工经验,通常后浇带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梁板根部裂缝、梁板变形、后浇带处新老混凝土交接部位新混凝土外凸及漏浆、后浇带内杂物清除困难,混凝土夹渣等质量问题;同时传统后浇带施工工艺对模板、钢管占用量大、占用时间长,占用空间大妨碍其它工序施工。目前所用的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不经济、空间占用量大,安全隐患较大;钢筋混凝土支撑柱施工难度大、功效低、成本高;型钢支撑施工难度大、可再利用率小。
现有公告号为CN206902768U的一种后浇带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用的支撑钢管,焊接于支撑钢管下端的底座板,套装于支撑钢管上端的内丝套筒,旋拧于内丝套筒中的螺杆,以及焊接于螺杆上端的顶托板;内丝套筒的外径大于支撑钢管的内径,且其至少一端设置伸入支撑钢管内的导向环形部;内丝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旋转调节用的柄杆,底座板上设置多个供连接件穿过的连接孔。
但是上述提到的该后浇带可调式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缺陷:调节长度时需要转动内丝套筒,但由于内丝套筒设置于支撑钢管顶部,使用者需要攀爬至对应高度才能转动内丝套筒调节长度,浪费了人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后浇带的模具支撑装置,包括套杆,所述套杆内部设置有齿条杆,所述套杆高度为mm,所述齿条杆高度为mm,所述套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齿条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套杆靠近顶板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内部沿垂直方向设置有涡轮,所述套杆靠近涡轮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涡轮远离套杆的一端沿垂直方向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所述涡轮通过连接口与齿条杆啮合,所述涡轮的转轴设置于与套杆mm 处相对的位置,所述蜗杆远离底板的一端伸出升降装置,所述蜗杆远离升降装置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摇把,所述摇把一端与蜗杆固定连接,所述摇把另一端远离升降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摇柄,所述摇柄沿垂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握住摇柄转动摇把,摇把带动蜗杆,蜗杆带动涡轮,由于涡轮与齿条杆啮合,齿条杆会由套杆内伸出,由于蜗杆可以带动涡轮,但涡轮带动不了蜗杆转动,所以齿条杆不会由于重力与压力而滑落,收回齿条杆时只需反向转动摇把与摇柄即可,由于涡轮设置于1500mm 高度,使得工作人员仅需正常站立摇动摇柄即可达到装置本身伸缩效果,不再需要攀爬。
优选的,所述套杆与齿条杆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底板形状为正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形更容易制作与搬运,正方形的底板更加稳固不易倾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铭际建筑科技(泰兴)有限公司,未经中核铭际建筑科技(泰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6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模板用背楞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