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屏蔽带及具有其的非屏蔽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7154.3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0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政国;邱绍坤;贾健佳;邹海鸥;张丽红;齐刚;庞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特恩驰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17;H01B1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韦宇昕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层 线缆 非屏蔽 屏蔽带 金属层 电磁干扰 屏蔽线缆 外部干扰 线缆结构 护套层 有效地 缆线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屏蔽带及具有其的非屏蔽线缆,涉及非屏蔽线缆结构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屏蔽带包括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在金属层两侧。带有该屏蔽带线缆可以作为非屏蔽线缆进行使用,其设置在缆线和护套层之间,其中的金属层能够有效地屏蔽线缆外的电磁干扰,提高线缆的抗外部干扰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非屏蔽线缆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屏蔽带及具有其的非屏蔽线缆。
背景技术
现有的CAT.6A非屏蔽线缆(Unshielded Twisted Paired,以下简称UTP)一般不具备屏蔽功能,所以需要采用一些公知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其的抗干扰能力,防止在常见的安装结构中彼此相邻的线缆相互串扰。例如,在将线缆安装成束时采用不同成缆节距的线缆,或是采用十字骨架将线缆内部的线对互相隔离开来并增加线对与外护套之间的空隙,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相邻线缆的接触面积,以此来减少线缆与线缆之间、线对与线对之间的相互串音干扰。
尽管采用了上述抗干扰措施,但现有的UTP CAT.6A类线缆不能完全杜绝外部串扰干扰,还需要采取额外的保护手段来防止串扰,增加抗干扰能力。
也可以采用屏蔽线缆(Foiled Twisted Pair,以下简称FTP)进行数据传输,但FTP是通过在缆芯外侧使用由金属箔屏蔽带组成的屏蔽层及设置在该屏蔽层内侧的排流线进行屏蔽电磁干扰的,故其使用成本必然大于UTP的成本。在FTP中,屏蔽带一般采用包带、编织、缠绕等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的形式包覆在缆芯的外侧,具有两层结构,由等宽的绝缘层(例如聚脂薄膜PET)和等宽的金属箔层(例如铝箔)经过胶水粘贴、烘烤复合而成。其中,绝缘层朝外,金属箔层朝内,在金属箔层和线缆缆芯之间设置有一根接地的排流线,金属箔层用以屏蔽电磁干扰,并通过排流线将聚集在金属箔层上的静电排出,防止静电干扰,实现屏蔽的功能。此外,使用FTP时必须在线缆端部安装连接器使排流线接地,其安装步骤比UTP复杂,同时增加安装成本。
目前还提出了一种非连续屏蔽带,该方案在屏蔽层上设置不导电缝隙,该缝隙可以避免在屏蔽层中进行的信号从线缆的一端传输至另一端从而产生干扰,能够避免在线缆中使用排流线,降低线缆的生产成本及安装成本。但是,该缝隙也会产生电磁泄漏,导致金属屏蔽层的屏蔽效果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绝缘的屏蔽带,既具有较高的屏蔽效果,又能够避免在线缆中使用排流线,提高UTP CAT.6A类线缆的抗干扰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屏蔽带,包括金属层,该金属层由金属箔制成;第一绝缘层,该第一绝缘层设置在金属层的一侧;第二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金属层的另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蔽带,该屏蔽带为双面绝缘的金属箔,金属层能够屏蔽线缆内外的电磁波,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能够隔绝金属层内的静电干扰,当其使用在线缆上时,能够起到抗干扰的效果。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金属箔为铜箔或铝箔。铜箔和和铝箔为低阻率的金属材料,能够产生电磁涡流,形成对外来电磁波的抵消作用,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由PET薄膜制成。PET薄膜带具有绝缘效果,能够隔绝金属层内的静电干扰。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金属层与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通过胶水粘贴连接,使用胶水粘贴,制作简单。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绝缘层、金属层和第二绝缘层宽度相同,这样能够保证屏蔽带在使用时,线缆的缆芯外周均覆盖有金属箔,保证屏蔽带的屏蔽效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屏蔽带制作方法,用于制造上述屏蔽带,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制作屏蔽带的原材料PET薄膜及铝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特恩驰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特恩驰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71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