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极变能组合消雷接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7947.5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6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岭;朱世华;郑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新奇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导电外壳 绝缘密封 内芯极 圆台状主体 本实用新型 绝缘密封圈 螺栓 壳体接地 接地器 绝缘圈 多极 极柱 腔体 便于安装 顶端设置 介质填充 内壁 竖直 外壁 密封 标准化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极变能组合消雷接地器。它包括金属导电外壳和至少一个的内芯极柱,还包括绝缘圈、腔体介质、绝缘密封圈、绝缘密封料和壳体接地螺栓,所述的腔体介质填充在金属导电外壳内,所述的壳体接地螺栓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外壁上,所述的内芯极柱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顶部,所述的内芯极柱与金属导电外壳内壁之间设置绝缘圈,所述的内芯极柱包括圆台状主体和设置在圆台状主体上的极柱,所述的金属导电外壳顶端设置绝缘密封料并将金属导电外壳密封,所述的极柱竖直穿过绝缘密封料,所述的圆台状主体与绝缘密封料之间设置绝缘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产品化、标准化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雷、避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极变能组合消雷接地器。
背景技术
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特殊变化的能量。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随着电子、微电子集成化设备的大量应用,雷电过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所造成的系统和设备的损坏越来越多。尽快解决建筑物和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灾害防护问题显得十分重要。现有的防雷技术是传统的接地线,其技术指标接地电阻值,常常因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限制,很难达标合格,影响防雷效果,且施工周期长,无法统一标准,统一生产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化、标准化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的多极变能组合消雷接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金属导电外壳和至少一个的内芯极柱,还包括绝缘圈、腔体介质、绝缘密封圈、绝缘密封料和壳体接地螺栓,
所述的腔体介质填充在金属导电外壳内,所述的壳体接地螺栓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外壁上,
所述的内芯极柱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顶部,所述的内芯极柱与金属导电外壳内壁之间设置绝缘圈,所述的内芯极柱包括圆台状主体和设置在圆台状主体上的极柱,
所述的金属导电外壳顶端设置绝缘密封料并将金属导电外壳密封,所述的极柱竖直穿过绝缘密封料,所述的圆台状主体与绝缘密封料之间设置绝缘密封圈。
它包括金属导电外壳和两个内芯极柱,还包括绝缘圈、腔体介质、绝缘密封圈、绝缘密封料和壳体接地螺栓,
所述的腔体介质填充在金属导电外壳内,所述的壳体接地螺栓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外壁上,
所述的两个内芯极柱分别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两端,所述的两个内芯极柱分别与金属导电外壳内壁之间设置绝缘圈,所述的两个内芯极柱分别包括圆台状主体和设置在圆台状主体上的极柱,
所述的金属导电外壳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绝缘密封料并将金属导电外壳密封,所述的两个内芯极柱上的极柱竖直穿过绝缘密封料,所述的两个内芯极柱上的圆台状主体与绝缘密封料之间分别设置绝缘密封圈。
它包括金属导电外壳和三个内芯极柱,还包括绝缘圈、腔体介质、绝缘密封圈、绝缘密封料和壳体接地螺栓,
所述的腔体介质填充在金属导电外壳内,所述的壳体接地螺栓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外壁上,
所述的三个内芯极柱分别等份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上端,所述的三个内芯极柱分别与金属导电外壳内壁之间设置绝缘圈,所述的三个内芯极柱分别包括圆台状主体和设置在圆台状主体上的极柱,
所述的金属导电外壳顶端设置绝缘密封料并将金属导电外壳密封,所述的三个内芯极柱上的极柱分别竖直穿过绝缘密封料,所述的三个内芯极柱上的圆台状主体分别与绝缘密封料之间分别设置绝缘密封圈。
它包括金属导电外壳和四个内芯极柱,还包括绝缘圈、腔体介质、绝缘密封圈、绝缘密封料和壳体接地螺栓,
所述的腔体介质填充在金属导电外壳内,所述的壳体接地螺栓设置在金属导电外壳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新奇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新奇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79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