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频感应淬火的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18473.6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8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建;丁彬;曹华建;陆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达特种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腾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止动杆 绝缘体 腰形通孔 工装 位孔 中频感应淬火 本实用新型 定位孔 放电 打火位置 均匀安装 均匀设计 螺钉接触 螺栓螺母 外圆柱面 圆形底盘 螺钉锁 铜电阻 打火 锁紧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频感应淬火的工装,它包括底座、止动杆、绝缘体,底座是圆形底盘,底座上面一周均匀安装有六个止动杆,底座上还均匀装有三个绝缘体,底座上一周均匀设计有十二个腰形通孔,十二个腰形通孔之间还分别设计有十二排定位孔,每排定位孔设计有六个定位孔,六个止动杆均匀对应六个腰形通孔安装并通过螺栓螺母锁紧在底座上,绝缘体均匀对应十二排定位孔中三个定位孔安装并通过螺钉锁紧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巧妙,采用本工装后,底座采用铜电阻小,只有轻微的放电打火,且放电打火位置是位于工件外圆柱面与止动杆的调节螺钉接触位置,对工件损害在承受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工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频感应淬火的工装。
背景技术
中频淬火,就是将金属件放在一个感应线圈内,感应线圈通交流电,产生交变电磁场,在金属件内感应出交变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主要集中在金属件表面,所以表面的温度最高,在感应线圈下面紧跟着喷水冷却或其他冷却,由于加热及冷却主要集中在表面,所以表面改性很明显,而内部改性基本没有,可以有很特殊的热处理效果。中频感应淬火设备主要由中频电源、淬火控制设备(包括感应器)和淬火机床三部分组成。感应淬火方法是现代机器制造工业中的一种主要的表面淬火方法,具有质量好、速度快、氧化少、成本低、劳动条件好和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根据工件的大小和淬硬层的深浅来确定合适的电源功率和频率(可以是工频、中频和高频)。感应器的形状和尺寸主要取决于工件外形和淬火工艺的要求。淬火机床也随工件的大小、形状和淬火工艺要求而有多种多样。对成批生产的零件,特别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多采用专用机床。一般中、小工厂,由于工件批量多,数量少,多使用通用淬火机床。
我们主要是针对轴承工件,例如轴承外圈及内圈,通过中频感应淬火机床淬火加工工件,但是加工过程中,原设备自带工装放电打火问题严重,原工装是铁质材料,电阻大,放电严重,工件与底座之间导电,会放电火花,使工件的端面表面产生花斑,由于工件端面要求高,放电会把工件端面打出一个坑,后期无法修复,不能满足加工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工装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中频感应淬火的工装,设计巧妙,满足加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中频感应淬火的工装,它包括底座、止动杆、绝缘体,底座是圆形底盘,底座上面一周均匀安装有六个止动杆,底座上还均匀装有三个绝缘体,底座上一周均匀设计有十二个腰形通孔,十二个腰形通孔之间还分别设计有十二排定位孔,每排定位孔设计有六个定位孔,六个止动杆均匀对应六个腰形通孔安装并通过螺栓螺母锁紧在底座上,绝缘体均匀对应十二排定位孔中三个定位孔安装并通过螺钉锁紧在底座上。
所述的底座是圆形铜盘,中间开有圆孔且圆孔四周均匀设计有三个固定孔。
所述的止动杆是L形状,包括竖杆和横杆,竖杆下端连接横杆外端,横杆上设计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再穿过底座的腰形通孔,最后旋在螺母内,把止动杆固定在底座上,竖杆上还设计有螺丝孔,螺丝孔内旋有调节螺钉。
所述的绝缘体的主体设计成圆柱状,主体下端设计有圆柱凸起,主体与圆柱凸起之间形成环形台阶,圆柱凸起中间设计有螺丝孔,圆柱凸起放在底座的定位孔内,螺钉从另一端旋在圆柱凸起的螺丝孔内,把绝缘体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的绝缘体安装在底座上的高度比止动杆的横杆安装在底座上的高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巧妙,采用本工装后,底座采用铜电阻小,只有轻微的放电打火,且放电打火位置是位于工件外圆柱面与止动杆的调节螺钉接触位置,对工件损害在承受范围内,工件的端面与底座之间在绝缘体作用下分离,不会产生打火,这样就避免了伤害工件的端面,完全满足生产需求;底座上设计腰形通孔,保证止动杆和绝缘体可以调整位置,满足工件夹持需要,止动杆能有效固定工件,且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达特种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达特种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18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