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1535.9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7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洋;王雷;文军红;曾文广;何小龙;朱原原;陈晓华;葛鹏莉;许艳艳;肖雯雯;张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芯 抱箍本体 卡槽 软管接头 软管 抱箍卡 抱箍 本实用新型 中心横截面 对称分布 紧固连接 两瓣结构 内芯外壁 压紧连接 中心孔道 紧固件 内壁 适配 压紧 | ||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种软管接头,包括:构造成设有中心孔道的管状的内芯,在所述内芯外壁上设有若干内芯卡槽,其关于所述内芯的中心横截面对称分布;用于安装到所述内芯上以压紧连接软管的抱箍,所述抱箍构造成包括至少两瓣结构相同的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能够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连接;其中,在所述抱箍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内芯卡槽相适配的抱箍卡槽,所述软管在所述内芯卡槽与所述抱箍卡槽之间被压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高压连续复合软管包括内衬层、外保护层和增强层三层结构。其中,内衬层和外保护层由聚氨酯、聚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增强层由涤纶工业长丝、芳纶纤维或其它纤维增强材料制成。高压连续复合软管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通过优选增强层材料的种类、编织方式和厚度,制备具有不同承压能力的产品。目前,这类管材主要应用于消防水输送、页岩气开发压裂液输送等领域。同时,由于该类管材具有承压性能高、耐温性能好、单根公里长、可弯折性能好、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其在旧管道非开挖修复领域应用也很广泛。而各类软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封紧固连接,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软管接头进行连接。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软管接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地层中使用软管接头时,操作困难,施工效率低。并且常规的软管接头大多通过螺纹连接,这种螺纹连接结构无法有效保证软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其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因松动而导致软管接头密封性能降低,进而会导致软管中的气体或液体泄露。
此外,旧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是采用适当的管材或防腐材料,在不开挖或少开挖地表的条件下,通过原管道内衬修复旧管道,从而达到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的目的。目前,常见的旧管道非开挖修复方法有原位固化法、PE管内穿插法、管道涂布固化法。旧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因具有工艺环保性、过程隐蔽性、施工高效、成本低等优点而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原位固化法一次最大施工距离为0.3km;PE管内穿插法一次最大施工距离为1.2km,且对于弯头≤1.5D的弯头需要单独断管处理。管道涂布固化法一次最大施工距离为1.5km,但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应用范围受限制。
目前,软管内衬旧管道修复技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软管内衬旧管道修复的软管接头大多存在结构复杂、加工制造成本高、安全性能差、旧管道断管连接不稳定、管道中输送的介质在连接接头处常存在“跑、冒、滴、漏”等隐患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软管接头,该软管接头通过卡槽结构能够有效保证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紧固连接,并且能够有效保证软管在连接处的密封性能。同时,该软管接头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而且其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显著提高软管连接的安装效率。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软管接头,包括:构造成设有中心孔道的管状的内芯,在所述内芯外壁上设有若干内芯卡槽,其关于所述内芯的中心横截面对称分布;用于安装到所述内芯上以压紧连接软管的抱箍,所述抱箍构造成包括至少两瓣结构相同的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能够通过紧固件进行紧固连接;其中,在所述抱箍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内芯卡槽相适配的抱箍卡槽,所述软管在所述内芯卡槽与所述抱箍卡槽之间被压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芯中部设有凸起,所述内芯卡槽包括设置在所述凸起的两端且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内芯凹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内芯凹槽轴向外侧设有若干沿轴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内芯凹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芯凹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矩形,所述第二内芯凹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芯两端做倒角处理,且所述倒角由内向外设置为钝角。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芯凹槽的数量不少于6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15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灌溉用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气输送用软管接头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