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去渣包崩缺的压铸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4663.9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8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危伟;段春亮;蔡文静;肖兰;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渣包 加强筋凹槽 压铸模具 去渣包 压铸模 本实用新型 分型 真空抽气阀 串联连通 环形分布 连接部位 排气通道 集渣 排气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去渣包崩缺的压铸模具,包括压铸模本体,其特征在于:在压铸模本体的分型面上分多个沿压铸模本体上的型腔呈环形分布的渣包,且多个所述渣包通过设置于分型面上的排气通道串联连通,并连接至真空抽气阀;在多个所述渣包的内侧设置有呈环形的加强筋凹槽,且该加强筋凹槽依次从所述渣包与型腔的连接部位连通所述渣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压铸模具上增加一圈加强筋凹槽,极大的降低了去渣包崩缺的风险,同时使得排气和集渣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去渣包崩缺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缸体压铸过程中,通常会在压铸模具的分型面上设置渣包,来过渡浇铸液中的氧化渣,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但往往在从铸件上去出渣包时,容易造成铸件边缘崩缺,影响产品的成品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渣包崩缺的压铸模具,其结构简单,极大的降低了去渣包崩缺的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去渣包崩缺的压铸模具,包括压铸模本体,其特征在于:在压铸模本体的分型面上分多个沿压铸模本体上的型腔呈环形分布的渣包,且多个所述渣包通过设置于分型面上的排气通道串联连通,并连接至真空抽气阀;在多个所述渣包的内侧设置有呈环形的加强筋凹槽,且该加强筋凹槽依次从所述渣包与型腔的连接部位连通所述渣包。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凹槽的横截面包括两个半径为R的弧形部,且该两个弧形部外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压铸模具上增加一圈加强筋凹槽,极大的降低了去渣包崩缺的风险,同时使得排气和集渣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D-D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E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防止去渣包崩缺的压铸模具,包括压铸模本体,压铸模本体通常分为动模和定模,在动模和定模的分型面上分多个沿压铸模本体上的型腔呈环形分布的渣包1。其中在动模和定模上具有形成渣包的空腔,且在压铸模本体的分型面上,即在动模或定模上设置有串联连通多个渣包1的排气通道2。该排气通道2还连接至真空抽气阀,用于抽离压铸模本体内的空气。在呈环形分布的多个所述渣包1的内侧设置有呈环形的加强筋凹槽3,且该加强筋凹槽3依次从所述渣包1与型腔的连接部位连通所述渣包1。
所述加强筋凹槽3的横截面包括两个半径为R的弧形部,且该两个弧形部外切,R值为1至2毫米。加强筋凹槽3的作用在于压铸完成后在铸件的边缘形成一圈加强筋,当去除渣包时,由于加强筋的作用增加了铸件边缘的强度,不易发生去渣包崩缺。同时由于加强筋凹槽3也连通了每个渣包1,在压铸过程中也进一步的加强了排气效果和集渣效果,产品的的成品率更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46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铸模具的防卡死对插型芯结构
- 下一篇:一种压铸模具的真空抽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