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淋巴水肿治疗椅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5042.2 | 申请日: | 201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1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彭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椅 袖套 弹性手套 手臂按摩装置 淋巴水肿 气囊条 手腕部 本实用新型 按摩设备 气囊 肩部 进气口 手指施加压力 按摩作用 方向设置 互不相连 毛细血管 上肢 手腕处 水肿液 多块 静脉 手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淋巴水肿治疗椅,包括治疗椅本体,治疗椅本体上设有第一按摩设备,第一按摩设备包括至少一手臂按摩装置,至少一手臂按摩装置设于治疗椅本体的一侧,手臂按摩装置包括:弹性袖套,弹性袖套包括多根互不相连通的第一气囊条,多个第一气囊条沿弹性袖套的手腕部至肩部的方向设置,多个第一气囊条均包括多块相连通的第一气囊块,多个第一气囊块靠近弹性袖套的手腕部均设有多个进气口;弹性手套,弹性手套设于弹性袖套的手腕部。本实用新型的淋巴水肿治疗椅对患者的手臂起到从手腕处至肩部的推动按摩作用,气流从弹性手套从弹性手套对患者的手指施加压力,能够有效降低上肢毛细血管静脉端的压力,减少水肿液的生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淋巴水肿治疗椅。
背景技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是最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起因是乳腺癌术后因为腋下的淋巴被切除清扫,淋巴液无法正常回流,导致水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肢体痛苦和精神创伤。水肿后常常还会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比如抬手、梳头等动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手臂水肿其实是一种淋巴水肿,这是由于一些乳腺癌患者要进行腋窝清扫,切除了一些淋巴组织,使得淋巴液回流的“通路”受阻而积聚于皮下组织中。
目前对于上肢水肿还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一般是通过抬高胳膊来恢复上肢淋巴的正常回流,但一般患者无法长期坚持;或者是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但是这种治疗仪不能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静脉端的压力,减少水肿液的生成,而且一般只有大型医院配备,使用范围不广,大部分患者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名称淋巴水肿治疗椅,通过从手腕部向肩部充气按摩的方式帮助上肢淋巴回流和代谢,能够有效降低上肢毛细血管静脉端的压力,减少水肿液的生成。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淋巴水肿治疗椅,包括治疗椅本体,所述治疗椅本体上设有第一按摩设备,所述第一按摩设备包括至少一手臂按摩装置,至少一手臂按摩装置设于所述治疗椅本体的一侧,所述手臂按摩装置包括:
弹性袖套,所述弹性袖套包括多根互不相连通的第一气囊条,多个所述第一气囊条沿所述弹性袖套的手腕部至肩部的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气囊条均包括多块相连通的第一气囊块,多个所述第一气囊块靠近所述弹性袖套的手腕部均设有多个进气口;
弹性手套,所述弹性手套设于所述弹性袖套的手腕部;
所述第一按摩设备还包括胸部和背部按摩装置,所述胸部和背部按摩装置与所述弹性袖套的肩部相连,且所述胸部和背部按摩装置包括:
胸部按摩装置,其包括多根横向设置的第二气囊条,多根所述第二气囊条分别与多根所述第一气囊条相连通设置,且多根所述第二气囊条均包括多块横向相连通的第二气囊块;
背部按摩装置,其与所述胸部按摩装置可拆卸相连,且所述背部按摩装置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气囊条,多根所述第三气囊条的底部均与多根所述第一气囊条相连通设置,且多根所述第三气囊条均包括多块竖直相连通的第三气囊块。
淋巴水肿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躺在治疗椅主体上,将患有淋巴水肿的手臂伸入弹性袖套内,五个手指伸入弹性手套内,气流流进进气口对多个第一气囊条进行充气,气流从每根第一气囊条从手腕部的第一气囊块流动到肩部的第一气囊块,对患者的手臂起到从手腕处至肩部的推动按摩作用,气流从弹性手套从弹性手套对患者的手指施加压力,能够有效降低上肢毛细血管静脉端的压力,减少水肿液的生成。
当整个手臂的第一气囊块从手腕处充气至肩部,与肩部的第一气囊块相连通的多根第二气囊条也进行充气,从靠近肩部的第二气囊块流动到远离肩部的第二气囊块,直至胸部按摩装置的多根第二气囊条全部充满气,且气流横向流动,帮助患者的淋巴液从手臂向近心端流动,帮助淋巴代谢,减少水肿液的生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5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