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爆摄像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6092.2 | 申请日: | 2018-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3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宇飞;程广伟;杨坤;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3B17/02;H04N5/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光灯 防爆玻璃板 吸光层 镜头 防爆摄像机 壳体 安装空间 避让孔 本实用新型 内侧表面 可吸收 遮光件 反射 体内 铺设 拍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爆摄像机,其包括壳体(100)、镜头(200)、补光灯(300)和防爆玻璃板(400),防爆玻璃板(400)安装在壳体(100)上、且与壳体(100)形成安装空间,镜头(200)和补光灯(300)均安装在安装空间中,镜头(200)与补光灯(300)之间设置有遮光件(500),防爆玻璃板(400)的内侧表面铺设有吸光层(600),吸光层(600)与镜头(200)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避让孔(610),吸光层(600)与补光灯(300)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避让孔(620),吸光层(600)可吸收自防爆玻璃板(400)反射至镜头(200)的光线。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防爆摄像机中镜头与补光灯设置在同一腔体内会导致拍摄质量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爆摄像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用户监控需求的增多,摄像机应用在多个技术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摄像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较好地适应环境,摄像机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进而使得当前市场上的摄像机种类繁多。
防爆摄像机是一种能够抵抗爆炸的摄像机,用于可能发生爆炸的环境,例如加油站、油罐车等。防爆摄像机采用防爆玻璃板作为前档玻璃,为了具备较好的防爆能力,防爆玻璃板的厚度较大(通常在8mm以上)。我们知道,很多情况下,摄像机的拍摄需要补光,为了防止漏光,防爆摄像机的补光灯与防爆摄像机的镜头设置在不同的腔体内。此种设置方式能够避免补光灯发出部分的杂散光直接进入到镜头中而导致图像不清楚。但是,此种将补光灯和镜头分别布设在不同的腔体内的防爆摄像机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较难灵活地适应安装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1,图1示出一种典型的防爆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防爆摄像机中,补光灯101与镜头102均布设在同一个腔体103之内,镜头102与补光灯101之间设置一圈遮光件104,遮光件104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补光灯101发出的光线进入到镜头102之内。但是,防爆摄像机的防爆玻璃板较厚,仍然会将一部分光线反射到镜头102中,最终仍然会造成防爆摄像机的拍摄质量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爆摄像机,以解决目前的防爆摄像机中镜头与补光灯设置在同一腔体内会导致拍摄质量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爆摄像机,包括壳体、镜头、补光灯和防爆玻璃板,所述防爆玻璃板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镜头和所述补光灯均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镜头与所述补光灯之间设置有遮光件,所述防爆玻璃板的内侧表面铺设有吸光层,所述吸光层与所述镜头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吸光层与所述补光灯相对的部位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吸光层可吸收自所述防爆玻璃板向所述镜头反射的光线。
优选的,上述防爆摄像机中,所述遮光件为套设在所述镜头上的遮光海绵。
优选的,上述防爆摄像机中,所述补光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补光灯分别设置在所述镜头的上下两侧、且以所述镜头为中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上述防爆摄像机中,两个所述第二避让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避让孔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上述防爆摄像机中,所述补光灯为红外灯。
优选的,上述防爆摄像机中,所述第二避让孔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在竖直方向的尺寸。
优选的,上述防爆摄像机中,所述补光灯为LED灯。
优选的,上述防爆摄像机中,所述吸光层为粘贴在所述防爆玻璃板内的黑色丝印层。
优选的,上述防爆摄像机中,所述补光灯与所述防爆玻璃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镜头与所述防爆玻璃板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60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