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用自动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7444.6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肖旭;曹翔;徐丽雯;孙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300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从动轮 主动轮 智能水下机器人 滑动杆 电磁吸盘 滑套 自动升降装置 绳索轮 左侧边 曲柄 电机 红外线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 投放 电机带动 向下滑动 曲柄孔 水中 断电 转动 通电 下放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用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外壳、主动轮、滑动杆、红外线发射器、绳索轮、电机、曲柄和电磁吸盘,外壳的内部中心设有主动轮,主动轮左侧设有第一从动轮,第一从动轮的左侧设有第二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的右上方设有第三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右侧设有滑套,滑套中安装滑动杆,外壳右侧的曲柄孔中安装曲柄,外壳左侧边设有电机与主动轮连接,外壳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方分别设有绳索轮,滑动杆下侧末端安装电磁吸盘,投放与回收工作时,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的转动,第三从动轮带动滑动杆在滑套中向下滑动,将智能水下机器人下放至水中,通过电磁吸盘的断电与通电操作,实现对智能水下机器人的投放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用自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海底进行探测作业的机器人,其主要用于对江河湖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近海资源的探测和利用,目前,世界上的水下机器人种类已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功能多样,其中大型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近海油气田的开发、矿产资源调查取样、打捞和军事等方面;中小型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江河湖泊捕鱼业以及水质观测等民用领域。对于水下机器人的投放与回收一直是水下探测机器人领域的难题,现有技术的投放与回收装置大多采用绳索固定后投放,在回收时通过回收绳索,将水下机器人拉回并实现回收,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消耗时间较长,回收过程中由于海浪较大,造成水下机器人摇摆,增大回收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用自动升降装置,通过在回收装置中增加电机回收系统,在滑动杆底部安装电磁吸盘,实现智能水下机器人的自动回收与固定,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用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外壳、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三从动轮、滑套、滑动杆、红外线发射器、固定板、螺栓、锁扣架、弹簧锁扣、绳索轮、电机、曲柄孔、曲柄和电磁吸盘,所述外壳的内部中心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左侧设有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的左侧设有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的右上方设有第三从动轮,第三从动轮右侧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中安装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左侧螺纹与第三从动轮啮合,所述外壳外侧的后上方设有锁扣架,锁扣架上安装弹簧锁扣,所述外壳后侧中间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四周安装螺栓,所述外壳的右侧边设有曲柄孔,所述曲柄孔中安装曲柄,所述外壳左侧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贯穿外壳,与主动轮连接,所述外壳的下方设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外壳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方分别设有绳索轮,所述绳索轮中缠绕绳索,所述绳索的末端设有锁扣,所述滑动杆下侧末端安装电磁吸盘;
所述电磁吸盘包括固定索、吸盘外壳、铁芯、线圈、红外线接收器、电池组和衔铁,所述滑动杆下侧连接固定索,固定索下方安装吸盘外壳,所述固定索连接吸盘外壳的四个角,吸盘外壳外侧设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吸盘外壳内侧设有铁芯,所述铁芯外侧缠绕线圈,所述铁芯上方设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与红外线接收器和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所述铁芯的下方设有衔铁。
优选的,所述曲柄孔连接外壳内部的第一从动轮。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防水电机。
优选的,所述衔铁厚度为1.8mm,采用硅钢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用自动升降装置,通过在滑动杆的下侧末端设置电磁吸盘,在投放时,通过电磁吸盘的断电操作,实现对智能水下机器人的投放工作,实现对机器人的投放工作,在回收时,由人工对绳索轮进行回转操作,将机器人回收至电磁吸盘的工作范围之内,电磁吸盘通电工作,将机器人吸附住,通过滑动杆的升降将机器人带离水面,完成回收工作,同时解决了由于水浪较大造成的机器人摇摆,难以回收的问题,节省人力,减少时间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7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用保护架
- 下一篇:汽车滚装船用螺旋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