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27759.0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0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秦峰;马林;肖信福;何润泳;王晓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4;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文超;艾春慧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柱 电池模组 第二壳体 电池单元 第一壳体 绝缘层 长度方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 多个电池 绝缘距离 绝缘性能 绝缘片 内侧壁 隔开 绝缘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其中,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元(1),每个极柱(13)电池单元(1)均包括绝缘的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2),各个极柱(13)电池单元(1)沿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排列且设在极柱(13)第二壳体(2)内;和绝缘层(14),设在至少部分极柱(13)电池单元(1)的极柱与极柱(13)第二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且在极柱(13)电池单元(1)的高度方向上部分覆盖极柱(13)第一壳体(11)。此种电池模组将极柱与第二壳体之间采用绝缘片隔开,相当于增加了极柱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绝缘距离,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池模组被广泛地应用于为高功率的装置提供动力,例如电动车辆等。电池模组通过将多个电池单元串联或并联连接以实现较大的容量或功率。
目前的电池模组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电池单元采用塑料或复合材料等绝缘材质作为电池单元的壳体材料,同时电池模组采用金属壳体对多个电池单元进行密封。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在电池模组的金属壳体内部存在气态的电解液,当气态的电解液冷凝形成液态的电解液后可能会将电池单元的极柱与电池模组的金属外壳之间实现导通,从而导致电池模组短路。
为了提高这种电池模组的绝缘性能,目前的做法通常是增加电池单元的极柱和电池模组的金属外壳之间的距离,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仍然难以达到较优的绝缘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能够提高电池模组内部的绝缘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多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均包括绝缘的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各个电池单元沿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排列且设在第二壳体内;和
绝缘层,至少部分位于电池单元的极柱与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之间,且在电池单元的高度方向上部分覆盖第一壳体。
进一步地,电池单元还包括:
第一盖板,连接于第一壳体且封闭第一壳体的顶部开口,极柱设置于第一盖板且露出于第一盖板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
其中,绝缘层的上表面不低于极柱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绝缘层的一端固定于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的周向均环绕设有绝缘层,使各个电池单元与第二壳体之间以及相邻电池单元之间均设有绝缘层。
进一步地,各个电池单元相邻设置形成整体的成组电池,绝缘层围绕成组电池的整个外周设置,使得绝缘层仅位于成组电池的各侧壁与第二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电池单元还包括第一盖板,第一盖板连接于第一壳体且封闭第一壳体的顶部开口;
绝缘层固定在各个电池单元的第一壳体的外侧壁、第一盖板的外壁或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绝缘层和第二壳体依次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绝缘层采用软质绝缘材料。
进一步地,绝缘层的顶部设有弯折边,弯折边朝向远离第二壳体内壁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绝缘层与电池单元外壁或第二壳体内壁贴合的面采用粘接固定;或者绝缘层呈带状结构,绝缘层缠绕于电池单元的外周之后将两个自由端固定。
进一步地,第一盖板邻近第一壳体部分的外表面从内至外高度逐渐降低或阶梯式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27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垫片及锂电池
- 下一篇:一种密封性强的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