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并可给氧的口鼻式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2014.3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3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明;王猛;郭亚光;袁伟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511434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鼻 采样导管 二氧化碳 鼻部 吸头 供氧导管 导管 呼气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出气 鼻吸头 给氧 进气 口部 监测 非气管插管 患者口部 监测数据 全身麻醉 隔断 喉罩 呼出 镇静 氧气 麻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并可给氧的口鼻式导管,包括采样导管、供氧导管,还包括将所述采样导管和供氧导管连接的口鼻式鼻吸头,所述的口鼻式鼻吸头包括口部段和鼻部段,所述的口部段与所述的采样导管连通,所述的鼻部段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采样导管连通的出气吸头和与所述供氧导管连通的进气吸头,所述的鼻部段内设有将所述出气吸头和进气吸头隔绝的隔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鼻式导管,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用于对于非气管插管或喉罩全身麻醉以外的深度镇静或麻醉患者进行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并提供氧气,可从患者口部及鼻部同时收集到呼出的二氧化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并可给氧的口鼻式导管。
背景技术
2011年美国麻醉患者安全基金联席会议中提出了发现药物所致术后呼吸抑制的必要监护策略,尤其针对吸氧患者提出在给予监测SPO2的基础上还应监测 PETCO2。2015年大不列颠与爱尔兰麻醉学会发布的“麻醉和恢复期监测标准建议”指出:无论患者是否有气道装置,对所有意识消失的患者都应当监测PETCO2。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14年发布的“麻醉后监测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及“(支)气管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指出:对深度镇静/麻醉下内镜诊疗患者以及麻醉恢复期患者宜考虑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2017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更新的“临床麻醉监测指南”指出:全身麻醉患者必须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有条件的科室对于镇静下非插管患者可行经鼻咽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在深度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和(支)气管镜诊疗操作期间,主要监测指标之一是脉搏血氧饱和度。脉搏血氧饱和度主要反映人体的肺换气功能。深度镇静或麻醉下常可引起患者呼吸抑制,表现为通气不足如呼吸频率与幅度明显下降,甚至呼吸暂停,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深度镇静/麻醉下的呼吸抑制较脉搏血氧饱和度更为敏感,能更早地发现并及时处理这类呼吸抑制,并明显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目前使用较多二氧化碳监测导管可大致分为:(1) 仅经鼻采集并监测的导管;(2)经鼻采集并监测二氧化碳,且经鼻供氧的导管。这些只经鼻部采集二氧化碳的监测导管,如果患者经口呼吸,这两种导管均无法采集到呼气末二氧化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口鼻式导管,用于对非气管插管或喉罩全身麻醉以外的深度镇静或麻醉患者进行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并提供氧气,可从患者口部及鼻部同时收集到呼出的二氧化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并可给氧的口鼻式导管,包括采样导管、供氧导管,还包括将所述采样导管和供氧导管连接的口鼻式鼻吸头,所述的口鼻式鼻吸头包括口部段和鼻部段,所述的口部段与所述的采样导管连通,所述的鼻部段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采样导管连通的出气吸头和与所述供氧导管连通的进气吸头,所述的鼻部段内设有将所述出气吸头和进气吸头隔绝的隔断。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隔断将所述的鼻部段分隔为采样段和供氧段,所述的采样段分别与所述的采样导管、口部段、出气吸头连通,所述的供氧段分别与所述的供氧导管、进气吸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采样导管末端设有可与二氧化碳监测设备连接的采样接头,相应的,所述的供氧导管末端设有可与氧气设备连接的供氧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导管与供氧导管的中部之间设有四通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导管与供氧导管的中部之间还设有滑动套,所述的滑动套套设于所述口鼻式鼻吸头与四通接头之间的采样导管和供氧导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口部段、鼻部段、出气吸头、进气吸头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2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疾病传染的呼吸装置
- 下一篇:医用多功能固定支架及医用鼻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