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源电缆环流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2126.9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4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孙钦章;林斌;胡壮丽;罗向源;梁健明;陈解选;黄一婷;许恒彬;杨帅;刘侃;廖嘉伟;张浩然;沈观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互感器 交流电流表 监测装置 环流 无源电缆 相序指示 引出线 次侧 电缆 本实用新型 长期稳定 环流电流 电连接 接地线 无电源 卡接 终端 监测 安全 | ||
一种无源电缆环流监测装置,包括电缆、三个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引出线、交流电流表、相序指示牌,其中,三个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分别卡接在电缆的A相、B相和C相的终端接地线上,三个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通过电流互感器引出线与交流电流表电连接,相序指示牌设置于电流互感器上,指示交流电流表监测的是哪一相的环流电流。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电源、能长期稳定运行且安全准确的环流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流监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源电缆环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电力需求的不断攀升,电力电缆系统中,电缆外护套在敷设时产生机械损伤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化学腐蚀、鼠害等,使得电缆外护套出现多点损坏,可能导致金属护套多点接地与大地形成电气连接,产生环流。环流的增加会引起电缆的发热,能量的损耗,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载流量及使用寿命。严重的可能威胁电力系统网的安全运行;相反,如果电力电缆接地系统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有效接地,金属护套的电压就会升高。因此,对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电力系统的接地故障问题,防止事故扩大,减小事故损失,更有利于电力电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目前在用的环流监测装置需要电源才能工作,一般采用CT取电加电池作为环流监测装置的电源,易发生电源不稳定和通信问题,监测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无法持续工作的情况常有发生,需要解决环流监测装置稳定工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无源电缆金属护套环流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实现无电源且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环流监测装置,满足高压电缆线路日常运维中测环流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保证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防水性能好、数据易读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源电缆环流监测装置,包括电缆、三个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引出线、交流电流表、相序指示牌,其中:
三个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分别卡接在电缆的A相、B相和C相的终端接地线上,三个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通过电流互感器引出线与交流电流表电连接;
相序指示牌设置于电流互感器上,指示交流电流表监测的是哪一相的环流电流。
上述方案中,三个电流互感器分别获取电缆的A相、B相和C相的终端接地线的环流电流信息,通过电流互感器引出线将环流电流信息传送入环流电流表显示,相序指示牌则指示交流电流表监测的是哪一相的环流电流,实现无源环流监测。
优选地,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为1000:1,将电缆终端接地线一侧较大的电流转化为较小的电流,保证监测过程的安全。
优选地,交流电流表的量程为100mA,配合电流互感器使用,方便准确的读取环流电流大小。
优选地,还包括电阻,电阻并联接在交流电流表上,因为采用电流互感器从接地线取电,电流互感器开路易对电缆终端产生危害,需要采取措施防止电流互感器开路,采用一个大功率电阻与环流电流器并联,能有效防止电流互感器开路后对设备造成危害,保证了该装置运行的安全性。
优选地,电阻为10Ω大功率电阻。
优选地,还包括一密封盒,密封盒将交流电流表、相序指示牌密封在内,密封盒底开有一开孔,电流互感器通过电流互感器引出线,穿过开孔与交流电流器电连接,密封盒能起到保护盒内设备的作用。
优选地,开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引出线直径,避免异物从开孔进入密封盒造成设备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21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