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4511.7 | 申请日: | 2018-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2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轶群;邵龙彪;郭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晟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46;B01D53/04;B01D53/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7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控装置 室内环境 自动检测 净化箱 进气口 房屋本体 移动隔板 出气管 出气口 过滤箱 进气管 活性炭吸附模块 室内二氧化碳 太阳能电池板 室内 本实用新型 除二氧化碳 除尘过程 过滤模块 内部连通 依次设置 自动切换 除尘 左端 二氧化碳 连通 过滤 积聚 门窗 净化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包括房屋本体、净化箱、过滤箱和太阳能电池板;净化箱内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一端的出气口位于净化箱底部,另一端的进气口与房屋本体的内部连通;出气管一端的进气口位于净化箱的上部,另一端的出气口与过滤箱的左端连通;过滤箱内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移动隔板、与移动隔板相配合的过滤模块以及活性炭吸附模块。该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的运行包括两种模式,分别为除尘过程和除尘+除二氧化碳过程,可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自动切换,有效降低了空气中的灰尘和二氧化碳含量,有避免了因关闭门窗造成的室内二氧化碳积聚现象,大大的改善了室内的空气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人们的各项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室内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医院、工厂、商场等公共场所,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湿度、气压,且要求没有污染物、空气质量高。室内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较差的室内环境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休息。
目前,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三主要因素为PM2.5等颗粒性粉尘污染物以及和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1)现如今国内空气污染严重,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因此,非常有必要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以改善空气质量;2)二氧化碳是人呼吸产生的主要气体,如果室内人员活动频繁且通风换气不及时,会造成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累积,过量的二氧化碳(国家标准大于1000ppm)会引发头痛、嗜睡、呼吸困难,降低大脑和神经功能,对人体有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找到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方法来处理PM2.5等颗粒性粉尘污染物以及和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问题,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进一步保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包括房屋本体、设置于所述房屋本体外侧壁上的净化箱、设置于所述房屋本体顶部的过滤箱和太阳能电池板;其中,所述净化箱内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净化箱底部,另一端的进气口与所述房屋本体的内部连通,且在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处设置有排风扇和PM2.5传感器;所述出气管一端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净化箱的上部,另一端的出气口与所述过滤箱的左端连通;所述过滤箱内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移动隔板、与所述移动隔板相配合的过滤模块以及活性炭吸附模块;所述过滤箱的右端通排气管连通所述房屋本体的内部,且在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处设置有引风机和二氧化碳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上,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位于所述房屋本体的上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上,所述排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房屋本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上,所述净化箱为密闭箱体,其内装设有净化液,所述净化液为水。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上,所述移动隔板上开设有若干呈间隔排列的条形窗口,且所述移动隔板的一侧与设置在机座上伺服电动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上,所述过滤模块内设置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药剂模块,相邻所述药剂模块之间形成条形通道。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室内环境自动检测调控装置上,由所述伺服电动缸驱动所述移动隔板相对所述过滤模块移动时,所述移动隔板与完全遮挡所述所述药剂模块或所述条形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晟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晟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4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频器柜进气过滤装置
- 下一篇:电子催化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