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饲养黑水虻的层架式废弃物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5166.9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7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孟昆;陈淑敏;吕银益;林佩君;林芳静;周泰宏;黄雅惠;曾美宜;江冉妹;陈信璋;颜寿何;杨昌铭;施维橔;王茂林;陈俊玮;陈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社团法人台湾国际学术交流学会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50/90;A23K10/37;A23K10/26;C05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孵育室 层架式 废弃物处理装置 成长空间 黑水虻 连接管 孵育 界定 本实用新型 饲养 横向空间 连通 接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饲养黑水虻的层架式废弃物处理装置,包含一孵育室、一成长室,及一连接管,该孵育室界定一孵育空间,该成长室位于该孵育室的下方,且该成长室界定一成长空间,该连接管设置于该孵育室及该成长室之间,且连通该孵育空间及该成长空间,本案凭借该孵育室及该成长室为层架式设置,相当节省横向空间,且凭借该连接管使本案也方便扩充该成长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饲养黑水虻的层架式废弃物处理装置,尤指一种节省空间,且方便扩充饲养的空间的饲养黑水虻的层架式废弃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界的循环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过程,「黑水虻」就像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能够解决一直困扰着人类的废弃物问题。黑水虻是一种水虻科的腐食性昆虫,其幼虫以厨余、畜牧动物的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有机物为食,因此可广泛的应用于处理畜牧动物的粪便、厨余或有机生物废料。目前饲育黑水虻以半干式的饲养环境为主,预蛹期的虫(以下简称大虫)以及未到预蛹期的虫(以下简称小虫)均会到处乱爬。由于黑水虻幼虫可生长于全湿或半干的环境,当其浸泡于有食物的水中时,小虫不会随意爬出,有点长大的小虫或是到达预蛹期的大虫才会爬出潮湿的环境,而要进入预蛹期的大虫会寻找干燥处等待成蛹,此为黑水虻幼虫的特性。
为了提高生物废料的分解、黑水虻预蛹期虫体的收集以及饲养管理等的效率,请参考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534736号「农场用水虻式厨余处理桶」,其系揭示:预设形态及容积的收纳单元作用区域内被允许区隔出至少二道或以上的隔离区,以利收集的厨余作合宜的隔板选择架设以构成一合宜的放置区,及在收纳单元的预设范围形成至少一可将厨余存有的液体朝下落入并作收集的控制区,而对前述被区隔的放置区在倒入有机厨余是凭借繁殖的黑水虻幼虫作快速的消化,以利厨余能在最有效率的时间被处理掉、及让前述的黑水虻幼虫成长,并沿着收纳单元一端的预设倾斜段落进入以使放置在相应下端的收集容器将落下的黑水虻幼虫作盛装,利于直接为饲养动物的食用或加工成所须饲料原料或粉状物。
然而,上述前案整体横向体积占据较大,若要迅速处理大量的废弃物,需养殖大量的黑水虻,导致前案的体积需相当庞大,无法做有利的空间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解决空间无法有效利用问题的饲养黑水虻的层架式废弃物处理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饲养黑水虻的层架式废弃物处理装置包含一孵育室、一成长室,及一连接管。
该孵育室界定一孵育空间。该成长室位于该孵育室的下方,且该成长室界定一成长空间。该连接管设置于该孵育室及该成长室之间,且连通该孵育空间及该成长空间。
进一步,该孵育室包括一孵育底壁,及一孵育围绕壁,该孵育围绕壁自该孵育底壁向上成长,且该孵育底壁及该孵育围绕壁界定该孵育空间,该成长室包括一成长底壁,及一成长围绕壁,该成长围绕壁自该成长底壁向上成长,且该成长底壁及该成长围绕壁界定该成长空间,该连接管包括二端口,该二端口相连通,且其中一端口穿过该孵育底壁并向上凸伸,另一端口容置于该成长空间内。
进一步,该饲养黑水虻的层架式废弃物处理装置还包括一育蛹室,该育蛹室设置于该成长室的成长围绕壁,该育蛹室界定一蛹化空间,且形成与该蛹化空间连通的一开口,该成长围绕壁形成一穿孔,该穿孔与该开口连通。
进一步,该孵育室还包括一孵育围绕顶壁,该孵育围绕顶壁位于该孵育围绕壁相反于该孵育底壁的顶端,且自该孵育围绕壁朝向该孵育空间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该孵育围绕顶壁与该孵育围绕壁的夹角小于90度。
进一步,该成长室还包括一成长围绕顶壁,该成长围绕顶壁位于该成长围绕壁相反于该成长底壁的顶端,且自该成长围绕壁朝向该成长空间中心的方向延伸,且该成长围绕顶壁与该成长围绕壁的夹角小于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社团法人台湾国际学术交流学会,未经社团法人台湾国际学术交流学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5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体烟粉虱的采集储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僵蚜储存释放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