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机构及其无人船自动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5822.5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2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灿斌;周武西;仙清光;廖代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兴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B63B6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升降侧板 装配 升降机构 升降拉绳 绕绳轴 自动回收系统 电机安装板 升降导向轮 升降驱动轴 绕绳电机 升降导向 升降托板 板固定 第二轴 第一轴 副带轮 可转动 绕绳轮 无人船 带轮 本实用新型 带传动结构 连接固定 绕过 皮带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机构及其无人船自动回收系统,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侧板,升降侧板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升降托板两侧,升降侧板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板,电机安装板上安装有升降绕绳电机,升降绕绳电机与升降驱动轴一端装配;升降驱动轴上安装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第二副带轮固定在升降绕绳轴上,升降绕绳轴与第一轴板可转动装配,第一轴板固定在升降侧板上;升降绕绳轴上固定有升降绕绳轮,升降绕绳轮与升降拉绳一端装配且可与升降拉绳缠绕,升降拉绳另一端绕过升降导向轮后与升降托板连接固定;升降导向轮安装在升降导向轴上,升降导向轴与第二轴板可转动装配,第二轴板固定在升降侧板内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船回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机构及其无人船自动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控制技术的越来越成熟,AI技术取得较大的突破,无人汽车、无人船等已经属于相对成熟的技术。其具备远程控制、自动运行等特点。未来,无人船只、无人汽车一定还会替代目前主流的人为操控。
在公开号为CN106896815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人船自动停泊系统及方法,其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实现无人船的自动停泊,在实际使用中确实活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技术只能针对理想情况,船只长时间航行后其外表面势必会被海里的生物附着,从而有可能掩盖用于定位的图案,这就会直接造成上述专利技术的效果极差甚至没有效果。
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升降机构及其无人船自动回收系统,其通过机械定位的方式进行无人船停泊或回收,从而大大增加其停泊精度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及其无人船自动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机构,包括,升降侧板,所述的升降侧板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升降托板两侧,所述的升降侧板上设置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的电机安装板上安装有升降绕绳电机,所述的升降绕绳电机与升降驱动轴一端装配;
所述的升降驱动轴上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的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副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二副带轮固定在升降绕绳轴上,所述的升降绕绳轴与第一轴板可转动装配,第一轴板固定在升降侧板上;
所述的升降绕绳轴上固定有升降绕绳轮,所述的升降绕绳轮与升降拉绳一端装配且可与升降拉绳缠绕,升降拉绳另一端绕过升降导向轮后与升降托板连接固定;
所述的升降导向轮安装在升降导向轴上,升降导向轴与第二轴板可转动装配,第二轴板固定在升降侧板内侧。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导向轮用于调整升降拉绳与升降托板的角度,使得升降拉绳始终与升降托板垂直。
优选地,两块升降侧板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升降锁板,所述的升降托板远离升降锁板一端上设置有托板导向斜面、托板导向槽和轮胎槽。
优选地,所述的升降锁板上分别设有升降卡槽、升降连通槽、升降缺口,所述的升降卡槽与升降导向轮装配,所述的升降导向轮固定在升降导向轴一端,升降导向轴另一端穿过升降通槽后与停泊锁的外壳装配固定。
一种无人船自动回收系统,应用有上述升降机构,包括,无人船、输送机构、停泊锁,升降机构用于将无人船提升,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无人船,停泊锁用于停泊、固定无人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结构使得无人船可以进行自动定位,特别是第一轮胎和第二轮胎采用万向轮时,其定位效果远远高于通过图像识别定位。
2、本实用新型通过停泊块和停泊锁对无人船进行停泊,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而且,由于通过升降托板的导向作用,使得无人船定位精度可以打到毫米级别,从而增加自动停泊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兴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兴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5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