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5977.9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2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在军;吴俊杰;李耀;赵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硕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马永芬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光纤 输入光纤 光纤耦合器 光纤束 输入端 小端面 输出 光源 大端 棱锥 本实用新型 位置和方向 光源发射 抛光 输出导 导出 多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耦合器,包括:若干个输入光纤,每个输入光纤的输入端均与光源相连接,用以将光源发射的光导出;导光光锥,导光光锥为所有面均抛光的棱锥;导光光锥的小端面与输入光纤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入光纤中的光经由小端面进入导光光锥;若干个输出光纤,每个输出光纤的输入端均与导光光锥的大端面相连接,用以输出导光光锥中的光。通过将若干个光源的光经过导光光锥后,由若干个输出光纤输出,则可以根据照明方向的要求,将若干个输出光纤分成对应数量的光纤束,并根据要求调整各光纤束的输出端的位置和方向,满足使用多路光束从不同方向同时照明的要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光纤耦合器。
背景技术
建筑照明、景观照明作为美观亮化城市、休闲场地、娱乐场所的一种手段,能够美化景物,亮化建筑墙面,营造氛围,越来越多的被设计者所采用。激光二极管激光作为新一代的半导体照明光源,由于其发光效率高(>80lm/w),功耗低,寿命长,光斑整形简便,能满足不同的照明需求,成为下一代照明光源的有力竞争者。并且,三色激光RGB包含的色域广,通过调整RGB三色的能量配比,就能简便的组成近乎无数种不同颜色。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要求使用多路光束从不同方向同时照明。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多组合成后的激光器组实现光色调节,通过在每个照明方向均放置一组激光器组实现多光路要求,但是多激光器组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激光器组多处设置的施工难度较大。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采用镀有部分波段透射、部分波分反射膜的光学镜片(分光片)实现使用多路光束从不同方向同时照明,其中,激光光源的光轴一般与分光片成45度角,激光照射到分光片后,一部分光透射而过,一部分光反射而出,透射光与反射光成90度夹角,其光能量比例可根据需要调节镀膜工艺实现。如果有需要,可再对透射光或反射光进行分光,直至分成自己需要的光束数量。但是,该技术方案由于需要大量的分光片,因此结构也较为复杂,实现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实现多路光束从不同方向同时照明的光学元件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耦合器,包括:若干个输入光纤,每个输入光纤的输入端均与光源相连接,用以将光源发射的光导出;导光光锥,导光光锥为所有面均抛光的棱锥;导光光锥的小端面与输入光纤的输出端相连接,输入光纤中的光经由小端面进入导光光锥;若干个输出光纤,每个输出光纤的输入端均与导光光锥的大端面相连接,用以输出导光光锥中的光。
可选地,输入光纤至少有三个,输入光纤包括:至少一个与发射红色光的光源相连接的红光光纤、至少一个与发射绿色光的光源相连接的绿光光纤,以及至少一个与发射蓝色光的光源相连接的蓝光光纤。
可选地,光纤耦合器还包括:积分棒,积分棒为所有面均抛光的偶数棱棱柱;积分棒的一端与导光光锥的大端面相连接,另一端与所有输出光纤的输入端相连接。
可选地,光纤耦合器还包括:耦合镜组,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耦合镜组设置于积分棒与输出光纤的输入端之间,用以将经由积分棒射出的光汇聚到若干个输出光纤的输入端集束形成的输入端面上。
可选地,导光光锥与积分棒的棱数相同,导光光锥的大端面面积与积分棒的端面面积相等。
可选地,积分棒通过环氧树脂胶水与导光光锥相连接。
可选地,输入光纤为单根石英光纤、单根玻璃光纤、多根石英光纤组成的光纤束或者多根石英光纤组成的光纤束;输出光纤为单根石英光纤、单根玻璃光纤、多根石英光纤组成的光纤束或者多根石英光纤组成的光纤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硕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硕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5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