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数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8967.0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8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鸿;蔡昌勇;董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G09F9/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部 竖部 显示面板 数码管 镂空部 电路板 发光组件 发光管 壳体 体内 并排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 电路板固定 电子元器件 节能 矩形框 匀光板 隔开 引脚 平行 垂直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数码管,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发光组件,壳体的一端为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设置有镂空部,镂空部包括均为矩形框且相互隔开的第一横部、第二横部、第三横部、第四横部和竖部,第一横部、第二横部、第三横部、第四横部均垂直于竖部并沿竖部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镂空部上均嵌装有匀光板。发光组件包括分别置于第一横部、第二横部、第三横部、第四横部和竖部内的发光管,发光管固定于电路板上并通过电路板上连接的引脚引出,电路板固定于壳体内并与显示面板平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码管浪费能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数码管。
背景技术
数码管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通常由七个发光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组成“8”字型的器件。七段码数码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器进行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点亮不同的段码从而形成数字0~9。
七段码数码管显示数字“0”需要点亮6个二极管,显示数字“1”需要点亮2个二极管,显示数字“2”需要点亮5个二极管,显示数字“3”需要点亮5 个二极管,显示数字“4”需要点亮4个二极管,显示数字“5”需要点亮5个二极管,显示数字“6”需要点亮6个二极管,显示数字“7”需要点亮3个二极管,显示数字“8”需要点亮7个二极管,显示数字“9”需要点亮6个二极管。可以看出数码管在显示数字时需要点亮的二极管较多,在大量使用数码管的情况下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数码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码管浪费能源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节能数码管,其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发光组件,壳体的一端为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设置有镂空部,镂空部包括均为矩形框且相互隔开的第一横部、第二横部、第三横部、第四横部和竖部,第一横部、第二横部、第三横部、第四横部均垂直于竖部并沿竖部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镂空部上均嵌装有匀光板。
发光组件包括分别置于第一横部、第二横部、第三横部、第四横部和竖部内的发光管,发光管固定于电路板上,电路板上设置有将发光管与外电路连通的引脚,电路板固定于壳体内并与显示面板平行。
进一步地,发光管包括分别置于第一横部、第二横部、第三横部、第四横部和竖部内的第一发光管、第二发光管、第三发光管、第四发光管和第五发光管。通过控制发光管是否点亮,即可控制对应的镂空部所组成的符号是否点亮,从而可灵活、便捷地控制镂空部形成多种符号。
进一步地,发光管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相比其他的发光管具有工作电压低、工作电流小、可靠性高和寿命长的优点,通过调制流过其的电流强弱可以方便地调制发光的强弱,还能够根据数码管应用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从而增加本节能数码管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进一步地,第一横部、第二横部、第三横部和第四横部为长宽相同的矩形框,竖部的两条宽边分别与第一横部和第四横部齐平,使得数码管在显示代表数字的符号时,显得规整有序,易于人们识别。
进一步地,壳体与电路板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杆,电路板上设置有插接定位杆的定位孔。通过设置有定位杆,使得电路板上的定位孔与定位杆插接后,发光管能够精准地与镂空部对应,从而使得发光管发出的光线从镂空部射出;在将电路板固定在壳体上时,由于定位杆和定位孔的配合,使得电路板不会左右移动,保证了组装后的质量以及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相较于传统的七段或八段数码管,在显示0~9 十个数字时,本数码管使用到的发光管更少,消耗的电能更低,器件的使用寿命更长。随着现今数码管的大量使用,这些优势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89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显示模组、显示屏及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LCD显示屏外置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