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继电器用衔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9515.4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8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福丰联合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2 | 代理人: | 周雅卿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衔铁 限位片 支撑座 衔铁动作 新型继电器 衔铁组件 本实用新型 上下摆动 使用寿命 限位导向 向下倾斜 向下延伸 后端面 灵敏性 倾斜面 上表面 偏移 灵敏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继电器用衔铁组件,包括一衔铁和一支撑座,衔铁的后端形成两限位片,每一限位片皆从衔铁的后端面向下延伸而成,每一限位片的内侧面皆向下且向外倾斜;支撑座为包括区域一和区域二的L型座,区域一的上表面为从后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使用状态下,衔铁位于支撑座的上方,且限位片位于区域一的后方,工作时,衔铁能够以区域一的倾斜面的后侧为支点上下摆动,由于衔铁的限位片的设计以及限位片的内侧面的倾斜角度的合理设计,使得衔铁动作灵敏,且能限位导向,防止衔铁动作久了会偏移;支撑座的倾斜面的设计,使得衔铁与支撑座之间为面与线的接触而非面与面的接触,进一步提升衔铁动作的灵敏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继电器用的衔铁及衔铁配合使用的支撑座。
背景技术
继电器(英文名称:relay)是一种电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衔铁组件是电磁继电器的核心部件,目前的继电器的衔铁具有抬升摆动的稳定性差、可靠度不佳、抬升幅度的可控性差以及衔铁的导磁效果不太理想等缺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设计人积极创新研究,以期创设出一种新型继电器用衔铁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继电器用衔铁组件,衔铁动作灵敏度高,稳定性佳,同时防氧化,使用寿命长,且采用冲压和折弯工艺,制程工序少,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汽车车灯、门窗等控制部分的继电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继电器用衔铁组件,包括一衔铁和一支撑座,所述衔铁的上表面具有两个用于铆接弹片的第一凸包,两所述第一凸包的中心距为3.8±0.03mm;定义所述衔铁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为后端,所述衔铁的后端形成两限位片,每一限位片皆从所述衔铁的后端面向下延伸而成,每一限位片的内侧面皆向下且向外倾斜,且所述限位片的内侧面与所述衔铁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1为15-19°,每一限位片的外侧面皆为竖直面;
所述支撑座为L型座,所述L型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区域一和区域二,所述区域一与所述区域二之间形成的夹角为89-90°,所述区域一的上表面为从后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87.9-88.5°,所述区域一的后侧面具有两个用于铆接弹片的第二凸包,两所述第二凸包的中心距为3.6±0.03mm,所述区域二具有一用于安装铁芯的安装通孔,使用状态下,所述衔铁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且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区域一的后方,工作时,所述衔铁能够以所述区域一的倾斜面的后侧为支点上下摆动;
所述衔铁的表面粗糙度为0.8-1.2μm。
进一步地说,所述衔铁的本体为铁片,且所述铁片的表面依次镀有铜层和镍层,所述铜层的厚度为0.1-1.0μm,所述镍层的厚度为2-4μm。
进一步地说,所述L型座的本体为L型铁片,且所述L型铁片的表面依次镀有铜层和镍层,所述铜层的厚度为0.1-1.0μm,所述镍层的厚度为2-4μm。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凸包和所述第二凸包均为圆柱形凸包,所述圆柱形凸包的直径为0.75-0.80mm;所述第一凸包的高度为0.4-0.5mm,所述第二凸包的高度为0.37-0.4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福丰联合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福丰联合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9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触片式继电器
- 下一篇:汽车用继电器的导电弹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