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片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39812.9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7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黄瑞;程新宝;刘继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音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3/00 | 分类号: | B21D33/00;B21D43/18;H04R3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机构 薄片成型装置 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 薄片材料 裁切 生产过程自动化 工具技术领域 自动化生产 人工参与 生产效率 圆筒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薄片成型装置,包括机架、薄片定位机构和薄片成型机构,所述薄片定位机构和薄片成型机构均设于机架上,所述薄片定位机构用于将裁切完的薄片材料传送到薄片成型机构,所述薄片成型机构用于将裁切完的薄片材料卷为圆筒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片成型装置,生产过程自动化完成,减少人工参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薄片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音圈骨架是扬声器音圈的重要组成部件,一般的音圈骨架是由薄片材料制成。传统工艺中,一般是由人工将薄片材料卷为音圈骨架形状,无法保证到每个音圈骨架的形状是否准确,生产出来的音圈骨架质量较差,具有生产效率低下,加工不便,音圈骨架的品质难以把控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薄片成型装置,有薄片定位机构和薄片成型机构的配合,自动完成音圈骨架的成型工艺,无需人工参与,提高了音圈骨架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音圈骨架具有较好的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片成型装置,包括机架、薄片定位机构和薄片成型机构,所述薄片定位机构和薄片成型机构均设于机架上,所述薄片定位机构用于吸住薄片材料并将薄片材料传送到薄片成型机构,所述薄片成型机构用于将薄片材料卷为圆筒状。
其中,所述薄片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吸住裁切完的薄片材料的吸头和用于驱动吸头在移动的移动机构。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输出端与移动座连接并控制移动座滑动,所述移动座连接有用于固定吸头的支撑杆。
其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吸头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
其中,所述薄片成型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第一底座、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的真空转轴、设于真空转轴下方的两个滚轮、以及用于驱动两个滚轮上下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机架上,所述真空转轴为圆柱状,真空转轴靠近薄片定位机构的一端均匀设有多个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推料块和用于驱动推料块移动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推料块与真空转轴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机架上设有下料孔,所述下料孔设于推料块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片成型装置,先由薄片定位装置将薄片材料移动送至薄片成型机构上,再由薄片成型装置一次将薄片材料卷为音圈骨架形状,完成音圈骨架的成型,该生产流程自动化完成,减少人工参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在图1至图2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机架,2-薄片定位机构,21-吸头,22-第一气缸,23-移动座,24-支撑杆,25-第二驱动电机,3-薄片成型机构,31-第一底座,32-第一驱动电机,33-真空转轴,34-滚轮,35-第二气缸,36-通孔,37-推料块,38-第三驱动电机,39-下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音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和音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39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