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摘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43861.X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5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韩杨斌;肖结飞;王林锋;刘灿;高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D46/26 | 分类号: | A01D46/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内啮合齿轮机构 收集框 摘枣机 本实用新型 滚轮 省力 枣树 机械化 | ||
一种摘枣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方安装有滚轮,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内啮合齿轮机构;所述底座内安装有枣子收集框;所述内啮合齿轮机构上方安装有打枣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啮合齿轮机构带动打枣装置旋转,而打枣装置用于打枣,将枣树上的枣子打下,并通过枣子收集框进行收集,采用机械化摘枣,较为省力且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摘枣机。
背景技术
枣子,又名红枣、大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大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因此,大枣就有了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红枣为温带作物,适应性强。红枣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具有耐旱、耐涝的特性,是发展节水型林果业的首选良种。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研制第一台西红柿采摘机器人伊利斯,采摘机器人的研制和开发得到连快速发展。荷兰、法国等国家相继立项研制了采摘柑橘、苹果、西红柿和西瓜等智能机器人。近年来,日本在收获机器人的研究方面进展很快,但技术不太成熟,还没有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我国在农业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刘成亮等人完成连智能化联合收割机样机的研制。2001年张瑞合等人运用双目立体视觉的方法,研究连番茄收获中果实的精确定位问题。南京农业大学沈明霞和浙江工业大学张立斌等人正在进行农业机器人视觉方面的研究。2008年,江苏大学周小军等人已开发出柑橘采摘机器人障碍物识别技术。但是果蔬采摘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还很有限,无法将其推向市场,离实用化、商品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枣子采摘中,采摘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北方枣产区,常因秋季连阴多雨天气,在红枣接近成熟期不能及时采收或采收后处理不当,经常造成红枣裂果霉烂,严重影响到红枣的商品价值。采收是枣果田间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采收不当,不仅影响果实的耐藏性和产品质量,甚至影响来年的产量。因此,必须对采收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在采前先做好估产工作,然后根据产量多少和采收任务的大小,拟订采收工作计划,合理组织劳动力,准备必要的采收用具和材料;并搭设适当面积的采收棚,以便临时存放果实和分级、包装。参加采收工作的人员应首先进行体检,患有传染病的人,不能参加采收工作。采收过程中应防止一切机械伤害,如指甲伤、碰伤、擦伤、压伤等;防止折断果枝,影响次年产量。枣果采收主要采用手摘法、打落法、机械振落法和乙烯利催落法。
随着我国科技兴农的推进,很显然,大力发展枣子收获机械化,对推进农产业结构调整,出尽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支持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提供一种机械化采摘枣子的摘枣机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摘枣机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方安装有滚轮,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内啮合齿轮机构;所述底座内安装有枣子收集框;所述内啮合齿轮机构上方安装有打枣装置。
所述内啮合齿轮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弧形固定板以及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固定板上方连接有多个齿轮;所述弧形连接板位于弧形固定板上方;所述弧形连接板下方连接有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与多个齿轮皆啮合。
所述齿轮一共为4个。
所述弧形齿条、弧形连接板以及弧形固定板皆呈优弧形。
所述打枣装置包括旋转往复机构、固定在旋转往复机构上方的第一剪叉机构、以及固定在第一剪叉机构上方的采摘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3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摘枣机的枣子分离模块
- 下一篇:一种枣子振动采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