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的流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43874.7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宋亚养;徐文佳;廖燕锋;徐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汇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高玉光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流道 液流通道 液体加热装置 待加热液体 加热过程 流道结构 电热管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并列设置 加热功率 逐渐增加 准确控制 壳体 可控 容置 省电 体内 节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的流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条加热流道,所述加热流道用于容置电热管,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之间设有一条液流通道,各所述加热流道、所述液流通道并列设置,所述液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的其中一条加热流道连通,所述液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的其中另一条加热流道连通。如此设置使得液体在流经多个加热流道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增加的,通过控制不同电热管的加热功率,能够准确控制待加热液体的加热过程,使待加热液体的加热过程有序、可控,同时起到节能、省电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的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液体加热装置的流道结构具有多条加热流道,各条加热流道相互并联,加热流道内设有电热管。待加热液体从多条加热流道各自的一端分流到各条加热流道,继而分别流经各条加热流道,继而在各条加热流道各自的另一端汇集。液体在流经加热流道的过程中受电热管加热而升温。该液体流动方式使待加热液体分别受到多条电热管的加热作用,液体的升温过程不能被有序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的流道结构,其能够使待加热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有序地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的流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条加热流道,所述加热流道用于容置电热管,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之间设有一条液流通道,各所述加热流道、所述液流通道并列设置,所述液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的其中一条加热流道连通,所述液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的其中另一条加热流道连通。
具体地,所述加热流道的数量为三条,各所述加热流道的顶端均设有插入口,所述插入口用于供电热管插入并安装。
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顶盖、中套和底盖,所述顶盖、所述中套和所述底盖依次固接。
具体地,所述加热流道的底端设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顶部设有凹坑,所述凹坑与电热管的底端形状相应。
具体地,所述加热流道的底端设有塑料防震筋板,所述塑料防震筋板的数量为若干片,各所述塑料防震筋板绕所述加热流道的轴向分布,各所述塑料防震筋板的顶端内侧均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电热管的底端形状相应。
具体地,所述加热流道的数量为三条,依次为第一加热流道、第二加热流道和第三加热流道,所述第一加热流道的底端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三加热流道的顶部设有出液腔,所述出液腔的底部设有出液口。
具体地,所述出液腔的顶部开设有溢流口。
具体地,所述出液腔的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出液腔内的液体温度。
具体地,所述出液腔的顶部设有水位探针,所述水位探针用于感测所述出液腔内的液体水位。
具体地,所述出液腔的顶部设有防干烧保护探针,所述防干烧保护探针用于感测所述出液腔内的液体水位。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之间设有一条液流通道,各所述加热流道、所述液流通道并列设置,所述液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的其中一条加热流道连通,所述液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相邻的两条加热流道的其中另一条加热流道连通。上述设置使得相邻两条液流通道为串联关系,相邻两条液流通道各自所安装的电热管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加热功率,沿液体的流动方向,各电热管的加热功率依次提高。如此设置使得液体在流经多个加热流道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增加的,通过控制不同电热管的加热功率,能够准确控制待加热液体的加热过程,使待加热液体的加热过程有序、可控,同时起到节能、省电的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汇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汇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38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水口头枕导杆模具的前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流道与浇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