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古筝琴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347023.X | 申请日: | 201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1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蔚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肆肆壹音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3/04 | 分类号: | G10D3/04;G10D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余梅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9 | 代理人: | 井杰;高真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滑浅槽 大槽 小槽 本实用新型 朝向一致 古筝琴码 条形槽 匚字型 底面 琴码 开口 声音效果 脚底面 槽套 防滑 可用 套在 平行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筝琴码。琴码包括本体以及两个码脚,每个码脚的底面设有防滑浅槽,防滑浅槽包括均呈匚字型的条形槽:大槽、中槽和小槽,大槽套在中槽之外,中槽套在小槽之外,大槽、中槽与小槽相互平行并且三者的开口朝向一致。本实用新型的琴码在两个码脚的底面都设置了匚字型的防滑浅槽,并且每个码脚底面有三个开口朝向一致的条形槽,这样的结构可以兼顾防滑以及振动的传递,声音效果得到改善,可用于更高档的古筝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古筝琴码。
背景技术
古筝又名秦筝,属于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
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6910488A公开了一种古筝用码子。其中的码脚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底面,防滑底面布满波浪形凹槽状结构,防滑底面的开设方向与筝码本体顶部安装触弦块的凹槽的开设方向相同。这种波浪形凹槽的防滑效果比较好,但是振动传动效果较差,导致共振产生的声音效果不理想,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古筝琴码,既保证防滑效果,同时改善声音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成型的古筝琴码,其包括本体以及两个码脚,每个码脚的底面设有防滑浅槽,防滑浅槽包括均呈匚字型的条形槽:大槽、中槽和小槽,大槽套在中槽之外,中槽套在小槽之外,大槽、中槽与小槽相互平行并且三者的开口朝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琴码在两个码脚的底面都设置了匚字型的防滑浅槽,并且每个码脚底面有三个开口朝向一致的条形槽,这样的结构可以兼顾防滑以及振动的传递,声音效果得到改善,可用于更高档的古筝上。
在其中一个方面,其中一个码脚底面的大槽开口与另一个码脚底面的大槽开口相反。
在其中一个方面,大槽与中槽之间的距离为等距0.7毫米;中槽与小槽之间的距离为等距0.7毫米。大槽、中槽和小槽的槽宽均为0.8毫米。
在其中一个方面,码脚的底面为方形,大槽两个短边与码脚底面的对应边缘距离均为2毫米,大槽两个末端与码脚底面对应边缘距离均为2毫米。
在其中一个方面,大槽两个末端与中槽两个末端齐平,中槽两个末端与小槽的两个末端齐平。
在其中一个方面,码脚的高度不小于琴码整体高度的一半。两个码脚之间的空间下方为等腰梯形空间,上方为半圆筒形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筝码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筝码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筝码底部视角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筝码一个码脚底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施例的琴码10可用于古筝上,竖立在古筝面板上并支撑琴弦。当琴弦拨动时,振动会通过琴码10传递至面板产生共鸣最终产生音乐。本实施例的筝码10是一体成型的,可减少拼接结构对振动传递产生的不良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肆肆壹音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未经肆肆壹音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347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胡效果调节器
- 下一篇:21孔单孔单音演奏口琴